制度建设是根本。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必须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为贯彻群众路线、开展群众提供根本的保证。一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正确的决策,是最大最有效的群众工作。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咨询、社会听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到重大决策没有兼顾各方利益的政策不出台、得不到大多数群众赞成的政策不出台、与民争利的政策不出台,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当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引发群众的不满。二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协商制度。要按照党的十八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疏通协商民主的渠道,扩大协商民主的范围,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减少政府与群众在建设与发展中引发的矛盾。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制度公开,完善权力公开的机制,构建完善的民主监督体系,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参与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五是健全和完善干部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群众测评制度,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重要依据,把群众工作状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交流上,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关注干部的群众口碑,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树立起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六是健全和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制度,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保障机制等。最后,要强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在功能定位上、工作重心上、工作方式上,真正转变到服务群众上来,在服务中最大限度地形成对群众的动员力、对社会的凝聚力。
注释:
①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可以划分出十个社会阶层。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五种社会经济地位等级参见关海庭:《执政兴国——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挑战》,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3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1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文选:第3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 (3).
[6]毛泽东文集:第2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邓小平文选:第2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9]南怀瑾讲演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习近平:要让群众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N].人民日报,2005-05-30.
(作者简介:刘靖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