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客观地理解市场经济,就必须懂得: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劳动者转化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商品生产者,这个过程会造出一个中间人、代理人阶层,并使得这个阶层成为商品交换的组织者、商品交换法则的运用者和掌握者,无论是马克思、马克斯·韦伯、杜克海姆还是毛泽东,他们都是从辩证的、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因此,他们都认识到:当一个中间人、代理人阶层成为一个独占性的特殊利益阶层的时候,现代社会就异化了。经济学的发展深刻指出:分工并不总是促进交换,分工更造成社会分化。而当前之所以出现了看病贵、养老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因为商品社会里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一切社会交换、社会交往活动,都要被掌管着这些交往规则的中间人收费,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巨大利润,就是这样被中间人、代理人阶层拿去了,而一般老百姓却往往没有能力去享受这些以市场社会组织者面目出现的代理人和中间人所提供的收费高昂的社会服务。而一旦国家迷信市场万能,放手让这样一个中间人、代理人阶层去组织社会,那么,社会就一定会分化为少数能够享受市场服务者以及大部分被市场服务排除在外的人。而今天的现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而不能反过来被市场机制所利用,这是破解今天社会问题的要害。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说我们是成功掌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这首先就需要像马克思那样认识到:市场领域从来不是价值中立的,市场机制从它诞生起,就有着在人民与国家之间两头赢利的强大本能,就有着分化瓦解国家与社会、分化瓦解社会共同体的本能。只有承认这一点,看到这一点,才算是科学的态度。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市场瓦解了原有的社会组织,把人们抛入风险之中,而另一方面国家则由于调控能力下降,却无法去帮助那些在风险竞争中沦为弱势群体的人们,那我们的工作就被动了;如果某些中间人、代理人阶层,他们处心积虑地把挑动群众斗群众、挑动群众斗政府,把“国退民进”作为自己赢利的手段和借口,那么我们就要警惕了;而如果面对这种局面我们麻木不仁、听之任之,或者束手无策,长期无法通过改善党和国家的工作而加强我们工作,那我们就危险了。
中国能不能发展、能不能稳定,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看党和国家能否真正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自己的能力,就是要看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真正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怎样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个问题。所谓加强党的领导,其实说的就是党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是市场经济的方向,要加强党的领导能力,使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向着“利国利民”而不利于“中饱之人”的方向发展。加强党的领导能力的关键在于:党能否坚持群众路线,即党能否切实加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这个能力,而在今天,这尤其是指如何利用市场经济、驾驭市场机制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到底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关键是:我们要能够驾驭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制度,而不是像马克思所批判的那些资产阶级政党,沦为“拜物教”教徒——即拜倒在自己所创造的制度面前,反过来被自己的创造物所驾驭、所支配。如果仅仅是把一切都推给市场去“服务”,那任何资产阶级党派都能做到这一点。
必须认识到:能否建立和创造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僵化的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区别;能否驾驭和利用市场经济,而不是被市场经济所驾驭和利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只有厘清这两个区别,才能真正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势,才能在这种自觉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的自信。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市场在经济活动中是决定性因素,而党是经济发展方向的决策者,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保卫者。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就是使税收更加合理、更加公平,使金融和投资为劳动、为劳动者和实体经济服务。
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些年来“艰苦奋斗”讲得不够,而且往往简单地把“过日子”、“过好日子”当作了时代口号甚至奋斗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