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热带稀树干草原
加兰巴国家公园拥有广阔的热带稀树干草原(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以高大禾本科植物为主并散生乔木和灌木的干草原)、大草场以及森林区域,高耸入云的林木点缀在河岸边和沼泽低地里,公园有三种植被分布:(1)长廊林、丛林和沼泽地(2)水生和半水生基群丛(3)各种稀树大草原。长廊林、树木繁茂的稀树大草原及公园北部和西部的纸草(莎草属)沼泽地到了公园中央地带就"让位"给了更开阔的矮树丛稀树大草原,而后者又渐渐演变成高草地。草地上纵横交错着数不尽的细小河流,河边是长着纸草的沼泽地。稀树大草原的林地上一般生长着风车子属植物、榄仁树以及惹人注目的紫荆花、阿拉伯树胶、合欢树和刺桐。据报道,加兰巴国家公园里估计有1000种维管植物,其中5%为该地所特有。这些植物用途广泛,有的可以入药,有的是名贵的观赏植物,有的可以编绳子、席垫和篮子,有的是上等的建筑材料,还有的可以当柴火。
仅存在加兰巴国家公园珍贵的动物四方嘴白犀
在这个世界上,仍具有繁殖能力的四方嘴白犀或许就仅存在加兰巴国家公园里了,非洲象是森林和稀树大草原渐变群的典型过渡动物代表。其它哺乳动物主要有长颈鹿、河马、非洲水牛、雄赤鹿、非洲大羚羊、狒狒、疣猴、长尾猴和其它5种猴类、金猫、豹、狮子、疣猪(一种非洲野猪)、大河猪、弯角羚及其它6种羚羊属动物;除此之外,公园里还有2种水獭和5种猫鼬。
两种极具商业价值的珍贵动物——白犀和大象的数量在公园历史上曾有两次大规模的缩减:第一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内政治骚乱时期,犀牛的数量由1,000-1,300头锐减到100来头,大象也难逃厄运;第二次是在70年代末期,非洲大地上掀起了偷猎象牙和犀牛角的狂潮,由于加兰巴国家公园处在三国交界地区,不仅"山高皇帝远",而且动荡的政治局势使得武器来源难以控制,所以这里首当其冲地成为这次狂潮的受害者。尽管多方尽了最大努力致力于生态保护,然而已经有人预言白犀牛将很快灭绝。预言者同时指出,偷猎是灭绝的最直接原因。由于该地区政治局势的动荡,偷猎已很难被阻止,从而导致杀害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国际社会已尽很大的努力给犀牛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保护,有些环保主义者建议将犀牛送到肯尼亚作临时的栖息地,但这种建议已经被否决,部分刚果人将一些西方的环保主义者称为“现代的偷猎者”。刚果人将保留北白犀视作自己民族自尊心的标志,认为其他民族的人无权剥夺他们民族的象征。与这种思想相矛盾的是当地政府较少投入的保护。事实上,白犀牛仍维持至今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努力。
由于该地区政治局势的动荡,偷猎已很难被阻止
2005年1月,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批准将5只北白犀由加兰巴国家公园移送到肯尼亚,并加强保育加兰巴,让这些北白犀有重回的环境。不过,移送未曾开始,这5只北白犀就已经死亡。2005年8月,地面及空中搜索发现有一只独居的雄犀,并包含一只成年雄犀和两只成年雌犀的群落。 到了2008年6月,由于没有再见到它们的踪迹,估计它们已经灭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