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力实施万企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天津经济升级版(2)

天津:大力实施万企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天津经济升级版(2)

万企转型升级:聚焦的是企业转型 着眼的是改善民生

市社科联副主席、天津社科院副院长

王立国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在实施美丽天津建设的关键性一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12000家企业中,实施“改造提升一批、产业转型一批、关停重组一批、载体升级一批”,让全市12000家中小企业整体效益提高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0家,最终实现“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就业不减、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的目标。

万企转型升级的直接目标是转型发展,核心目标是民生改善。

万企转型升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提出,它体现了我市深化改革的攻坚意识和战略意图。天津市是传统的老工商业城市,相比南方一些城市,工业比重大、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长期存在。此次万企转型升级计划,针对的恰恰是我市的薄弱点和发展潜力所在,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和提高环境生态质量的两大主线的交汇点,具有明显的“四两拨千斤”效用。虽然万企转型升级着眼的是企业微观效益的总体提升,落实的重点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资源节约及环境改善,但是三年行动计划本身的出发点和核心目标还是民生改善。这一点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相符。把握住这个核心目标,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就有了灵魂和主脉,微观改革发展任务就会和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相吻合,就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原则保持高度一致。

万企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于改革、来源于创新。

万企转型升级工作集中在中小企业。从我市改革发展历史看,中小企业发展成效明显,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散、弱、低、粗、污”的情况也比较突出。要想迅速改变这一状况,不能仅靠企业的自发调整和兼并重组,应当继续高举改革大旗,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充分发挥改革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牵引作用,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入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大中型国有企业重组中小企业的信心,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加快弱小、低端、粗放型企业的蜕变重生。在我市提出的10条具体推进措施中,4条直接聚焦企业创新,6条涉及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说,万企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要看各级管理部门和众多中小企业能否解放思想,能否通过改革聚集发展动力,通过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万企转型升级是否成功既要看企业效益,也要看民生改善。

万企转型升级聚焦在企业转型,发力在企业升级,综合目标集中在打造天津经济的升级版。在具体实施中,则需要关注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四个一批”目标,也即改造提升一批、产业转型一批、关停重组一批、载体升级一批的设想能否顺利实现。改造提升的重点,是使一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节能增效;产业转型一批的核心,是让一部分企业能够从低端和传统产业向高端和服务业转型发展;关停重组一批的主要任务,是将经营粗放、污染环境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关停,引导龙头企业对其重组;载体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园区和楼宇等载体的服务功能与产业聚集度。这些是工作重点,也是实现路径。成功实现“四个一批”,中小企业效益会大大提升,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向前迈进一大步,美丽天津建设将会有坚实基础。

万企转型升级从某种角度看,被视为企业和政府的事情,其实更多的是关系民众和民生问题。企业转型升级也好,产品创新技术革命也罢,如果只是理解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效益提高的措施,则会失之狭隘。企业转型升级中,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往往引发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和对简单技能的淘汰,能否稳定就业和实现多数工人再就业就是检验行动计划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散、弱、低、粗、污变为集、强、高、精、清后,能否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才是检验的最终标准。毕竟,收入增加和工资增长是民生改善的集中体现,也是最直接的命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万企转型升级,成功的标准首先是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但是从民众关心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看,更要在转型和升级进程中关注就业的稳定,关注总体劳动报酬的能否同步提升,关注职工总体收入水平的同步提升。同样的原因让我们欣喜:目前围绕推进万企转型升级工作推出的10大政策措施中,已经将“稳岗就业”和“开展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将稳定就业和提高企业职工技能纳入了“任务表”,写进了“路线图”,也明确了“责任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