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苏共败亡是20世纪90年代震惊世界的重大事变。时过境迁,人们在扼腕叹息之际,仍在不断思考:一个拥有1900多万党员、执政70多年的苏共是怎样突然消亡的?苏共败亡有着复杂深刻的国际国内因素。但追根溯源,苏共衰亡,败在自身,尤其在苏共执政后期,党风不正,导致党越来越脱离群众、与人民离心离德,党的领导集体也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对此麻木不仁。这是苏共亡党丧权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规律在苏共败亡问题上得到充分体现。

 官僚主义盛行 干群关系冷漠

十月革命后,刚刚掌握政权的俄共党内就开始滋生官僚主义习气。列宁对此十分警惕,告诫全党,如果有什么东西能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共产党人成了官僚主义者,提出要对“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拖拉、疲沓、官僚主义”做斗争,把那些“混进党内”、“摆委员架子”、“官僚化的人”清除出党,要“反复地不倦地铲除官僚主义的莠草”。列宁号召各级机关要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对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呼声。他身体力行,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接待群众来访。据记载,1922年10月到12月两个月间,列宁接待群众125次,平均每天接待2-3人,他的办公室也被美国记者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

二战后,苏共放松了自身建设,官僚主义逐渐蔓延并盛行开来。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机构臃肿现象日益严重,政府部门人浮于事的现象也很普遍。1971年至1975年间,机关工作人员增加了近22%。机构多、人员多、文件多,文牍主义蔓延,遇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之风日盛。据俄社会学研究所的材料,当时苏联党政机构决议能得到执行的充其量不到十分之一。同时,特权思想不断滋生蔓延,党员队伍中的见风使舵者、追求名利者、牟取私利者明显增多,与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格格不入,只有官僚意识,没有公仆精神。

官僚主义的盛行,导致人民群众和普通党员对政治逐渐产生冷漠态度,也对苏共失去信心。在苏联剧变之前,苏联国内作了一次调查,认为苏共仍能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对这样一个不能代表人民的党,岂能要求人民在关键时刻拥护“他们”?把“他们”的事看成自己的事?

 形式主义泛滥 严重背离民意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导致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了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在苏共执政后期主要表现为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中的“假大空”。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有报纸8000多种、发行1.73亿份;杂志5000多种,发行两亿多份;各类电台每天广播的总时间超过1300多个小时。但是,党的号召往往流于形式,缺少可操作性,完全回避了现实中的尖锐问题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舆论宣传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内容空洞无物。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曾写到:“有关幸福生活和劳动的歌曲与电影很少触及工人和农民的感情,因而,人们也不会奋起保卫他们已经不再相信的思想和价值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