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群众工作制度建设的关键
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群众工作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牢牢把握根本目的。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但是,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不同,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价值功能、实践形态也会有所区别。当前,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围绕这一根本目的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就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设计群众工作制度,把群众工作制度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关制度紧密结合起来。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群众工作涉及不同主体、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形式。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就要把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群众工作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惟有如此,才能以制度为保障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当前,尤其要完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包括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下访制度、基层办公制度等,拓展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我们党一贯重视群众工作,各地为了做好群众工作也纷纷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定期下访、接待群众、结对帮扶、慰问群众等制度。但从实际情况看,各种制度的执行力还不强,致使许多制度在实践中变形走样甚至形同虚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一方面要提高党员干部对制度的认同,将制度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对制度精神的内心崇尚,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另一方面,要把群众工作制度变为硬约束,像执行党的组织工作制度那样执行党的群众工作制度。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