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理论走出书斋、走进群众,才能具有真正持久的生命力;中国的理论研究成果必须“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和世界对话。在这两方面,中央编译局有什么考虑与计划?
贾高建:中央编译局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曾编辑出版了多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普及读本,还编印了经典作家的画传,拍摄了专题文献电视片,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今后还应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利用我局深厚的编译和研究基础以及丰富的文献典藏资源,以多种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推动中国理论走出去,开展思想理论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是中央编译局的重要职责。按照中央的要求,我局在这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努力,将党和国家一系列重要文献以及《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领导人重要著作翻译成多种文字对外传播,并承担了党中央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及其他一些重要理论成果的对外翻译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将做出新的研究规划,在继续做好中央文献和领导人著作对外翻译的同时,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积极探索理论外宣的新路径。近期正在抓紧进行“理论中国”多语种对外宣传网站的建设,力图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媒介,开发利用我局对外翻译的成果和各方面的思想理论资源,更好地推动中国理论走出去。此外,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等各方面工作中,我局也都十分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使国际论坛上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增强思想理论方面的话语权。
记者:中央编译局图书馆素有“亚洲最大的马克思主义专业图书馆”之称。可否介绍一下馆藏情况?如何使其更加完备,发挥出更大作用?
贾高建: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建设是我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努力,已建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专业文献体系,形成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手稿原件和经典著作的各种版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文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史各类史料以及其他重要文献资料在内的优质资源。近年来先后购置和获赠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手稿、题字著作和其他各种珍贵文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我们对这方面工作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启动了“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工程”,准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建设的规模,丰富和补充典藏内容,提升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领域的国际地位。同时还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已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之更好地立足全局、面向社会,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服务。
中央编译局近年部分编译成果
记者:在您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展十年来,效果如何?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工程的下一步开展,您有何建议和期待?
贾高建: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十年来做了不少事,取得了许多成果,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工程的下一步工作,中央已做出明确部署,我们应从各自的职责出发,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要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同时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统筹,使工程成果更为有效地融入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去,并在相关领域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应当相信,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将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继续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