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精神与中国梦的历史辩证法 (2)

解放战争精神与中国梦的历史辩证法 (2)

解放战争精神与中国梦辉映出信仰和人心向背的伟力

远大的理想和归一的人心托起解放战争胜利与中国梦的天空。

中国共产党以最大的政治公信力赢得了人民。信仰的力量,在于它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并使之成为凝聚、动员和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此而奋斗,从而迸发出翻天覆地的社会改造和社会创造的浩大动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秉承“一切以人为本”的中华优秀传统,像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站在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将全体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和幸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建党宗旨和奋斗目标,作为党最高的政治承诺和最大的政治诚信。正是本着这一宗旨,在创建新中国的艰难进程中,共产党人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始终得到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拥护和坚定而真诚的支持。当年解放区的人民群众中,就传颂着这样一首民谣: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老一辈革命家也曾感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实现中国梦,将党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赋予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也为国家与民族注入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已经且必将激起亿万民众的创造活力。

中国共产党以先进理论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由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组成,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也从根基上决定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天然有机联系。人民性具有广大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党性具有鲜明宏伟的时代先进性;人民性是对党性的滋养和哺育,党性是对人民性的凝聚与升华;人民性只有在党性的锤炼中才能得到最广泛的传承与弘扬,党性只有在人民性的沃土上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的党和军队来自于人民,他们中的优秀儿女,在解放战争中体现出了最大的奉献精神,其动力就在于他们长期受到“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精华的浸润,就在于他们树立的凌云壮志,就在于他们对养育自己成长的人民父母的赤红忠心。

实现中国梦,是党性与人民性臻于完美融合的历史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响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将这一梦想的实现,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寄托于进行伟大生活创造的最广大人民之上。“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为此,党中央开启了治国理政的理论新飞跃和实践新探索的追梦征程。以人民为本,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就是圆梦新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党性品格与人民情怀的时代诠释。

人民在党的旗帜下迸发出翻天倒海的力量。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我们党、军队和人民以压倒一切的气概,掀起推翻旧世界的狂飙。首要的也是最具体的,就是我们党为亿万农民做了一件历朝历代千百年来不能解决好的大事情——实行土地改革,分田分地给老百姓。再就是,我们党、军队和人民在“一切为了新中国”旗帜的激励下,始终充盈和升腾着一股蒸蒸日上的浩然正气。经过“三大战役”的决战,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对在全国取得最后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最为了不起的是,解放战争彰显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进行解放战争,解放军没有后勤部,后勤部就是老百姓;没有野战医院,野战医院就是广大老百姓的炕头。打淮海战役时,常常是被围困的国民党集团军那边,到了晚上一片漆黑,什么灯光也没有,而包围圈外围全是火把。这是周边江苏、河南、山东和安徽数省约600万老百姓推着小车、挑着担子从四面八方连夜支前。反观国民党一方,他们彻底失去民心,完全被老百姓抛弃了。当时,国民党的士兵中广泛流行一句顺口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与人民解放军刚好形成鲜明对照。

这种为了胜利的全民奋起,必将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梦征程中蓬勃呈现。追梦寻梦,点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性志向,生生不息;梦想成真,擎起了中华文明永不熄灭的火炬,彪炳万古。中国梦的春光雨露,催化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造就了当代中国的一个个人间奇迹,而且正在成为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魂魄。其范围之广、动员之深、力量之大、影响之远,乃世所罕见,一个崭新的中国也必定在这一强大力量推动下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习近平同志一年多前考察过的河北阜平骆驼湾村的变化就是一个缩影。老支书顾润金掰着指头数着:“去年村里养了100头牛、1000多只羊,种了20亩中药材,开了两三个农家乐。今年还要建个水厂,多搞些农家乐。”梦想的神奇正在焕新着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