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效
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介绍,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丰台区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很多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精神。
⒈及时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
反映群众服务需求的民情图、融合民主民生诉求的社区事务会商会、网格化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举措,提高了公共服务的精准性,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快速发现矛盾、及时排除矛盾的长效机制,有效地将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卢沟桥街道“大井社区新闻直播间”自开办以来,共举办24期、35场,设置了居民议事厅、政策宣讲堂、阳光展示栏、回音壁、社区风采五个栏目,为居民搭建了参与社区事务讨论的开放空间,增强了各相关利益方的沟通协商,保障了居民参与、知情、表达、决策和监督的权利,扩大了居民自治,推进了基层民主协商,有效化解了社区的热点难点。和义街道建立了《社区事务会商会制度》,搭建了社区协商议事平台,会商会参与人员广泛,有居民、政府、社区、企业,实现了更加广泛的基层民主,同时,增强了基层民主的灵活性,更好地提升了居民参与基层民主的积极性,提升了群众自我服务的活力。2013年,和义街道累计召开社区会商会63次,参与群众1360余人次,搜集、汇总群众意见、建议70余条。通过会商会,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通过会商会居民与相关单位的参与沟通,也都得到了居民的理解,矛盾问题大部分化解在了基层。
⒉显著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城市管理的基础上搭载人、地、物、事、组织等新的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形成了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通过梳理管理事项、划分单元网格、落实“网格五员”、构建指挥平台等网格化管理措施,丰台区有效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如东高地街道将网格工作与社区平安创建工作相结合,做到“网格有人巡、民意有人听、案件有人办”,2013年一季度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为98.9%。同时,丰台区还按照“试点先行、突出实效;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的原则,完成了103个“智慧社区”试点社区建设。如方庄街道拓展信息化工作应用范围和内容,推出了智能居家养老、数字一刻钟服务圈、手机综合服务端等服务,其经验在全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和管理创新,丰台区在2012年首都城市环境综合考评中,从以前城六区排名倒数第一,跃升为全市第二。2013年丰台区继续巩固了2012年环境建设年的成果,取得了环卫作业和城管执法继续排名城六区第一、市容卫生干净指数排名第二、城乡环境综合评比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⒊促进了群众参与,密切了干群关系
丰台区通过实施基层民主选举、社区会商会等举措,鼓励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尊重各类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使不同社区的不同居民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表达,并由街道牵头,集中解决了一批较为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增强了各界群众的参与意识。如马家堡各社区在规划研讨会后,都完成一份本社区的《幸福社区建设行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社区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实施时间。社区、街道立即着手解决问题,并由居民检查和评价,形成“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从群众参与向群众评价的创新,真正将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评判标准,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事,赢得他们的依赖与支持。同时,马家堡通过规划研讨会,搭建了街道、社区和居民之间的平台,创新了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调动了居民参与幸福街道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
⒋推动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劝导队、社区事务会商会、村规民约等社会管理创新管理方式,扎根基层,落脚社区,动员和发动广大居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维护公共秩序、改善城市环境、践行文明礼仪等社会公益活动,使文明向善在丰台区蔚然成风。为解决违章停车、乱摆摊点、店外经营等造成的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城市管理难题,丰台区永善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牵头的“社区环境秩序劝导队”,对不文明行为依法进行反复耐心宣传劝导,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共同维护美好家园,形成了文明风尚,共建秩序良好的和谐家园,目前已经成为丰台区文明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丰台区推广了市民劝导队,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99支市民劝导队,志愿者2万余人,实现了劝导队社区100%全覆盖;劝导内容从最初劝导游商游贩拓展到文明交通、文明经营、文明出行、文明用语、文明养犬等全方位劝导。在此基础上,丰台区着力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开展治安巡逻、城市管理、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园博会服务保障等志愿服务活动近3万次。
启 示
“丰台样本”为当前城市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经验,带来了很多启示:
⒈发挥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
丰台区融党建于社会管理,主要着力点放在拓展党组织覆盖、基层机构建设和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建设这几条主线上,有力地带动了各方工作的推进。如推动商务楼宇党建,强化党的服务功能,将失散的党员“领”回家,扩大党组织服务外延;实施非公企业嵌入型党建,扩大党的组织基础;用劝导队组织群众,让干部在群众之中,群众在组织之中,实现了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双丰收。
⒉激活老年和青年的主体资源
当今,城市社会管理普遍存在“社区工作机关化”“社区服务被动化”“联系群众表面化”等现象,社区干部和群众之间缺乏沟通、共事的桥梁和纽带。“丰台样本”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区,都存在大量的存量人力资源,需要基层干部去“激活”。社区最具现实价值和治理优势的人力资源就是社区的老同志,其中,以“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为核心。通过“五老”等老同志对社区治理的直接参与,可以迅速、有效地在全社区形成一种道德风气,对于社区治理和社区认同起到积极作用。相对于长老群体,社区干部应充分把握青年群体的特征,顺势而为,尤其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通过网上参与,青年群体增强了情感联系和社区认同,为社区的长效治理奠定基础。
⒊实现社会长效治理要有持续激励
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普遍难题是参与困境,即难以吸引广大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丰台样本”告诉我们,社会管理参与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设,一是要以价值为导向。这是实现社区长效治理的根本途径。只有将社区参与的价值内化于社区成员心中,才能真正实现长久激励。二是要荣誉激励。荣誉激励分为社区荣誉激励和个人荣誉激励。社区成员受到鼓舞,将会提高社区的集体认同感。三是要以经济为抓手。经济手段适用于集体经济强大的农村社区和较为富裕的城市社区,在激励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中能起到重要作用。“丰台样本”表明,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自治和治理的良性互动,街道/乡镇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会贤达等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了多方互动。正是在这种以社区自治为主导、多方参与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下,丰台区实现了社区的善治目标。
执笔人:马姗姗 韩骏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