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突破。这是10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冠军,也是中国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外汇储备国和最大出口国之后又一突破。
从与国际市场相对隔绝,到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成为最大贸易国意味着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紧密,面对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将外贸发展模式从以“量”取胜切换至以“质”取胜,显得尤为迫切,中国迎来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新路标”。
中国外贸迎来新的历史性一页
1978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驶上“快车道”——1988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13年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100多年来首次坐上世界货物贸易“头把交椅”的发展中国家。
体量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以出口商品为例,我国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4.9%,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则由49.7%上升到95.1%。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额达2.1万亿美元,出口前十类机电产品中,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76.6%。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指出,我国出口商品实现了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从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两次转变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大幅增加。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成果,也让世界从中国的开放发展中获得了莫大的实惠。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目前我国已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制造”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走进了全球亿万家庭。同时我国年均进口近2万亿美元的商品,为全世界的贸易伙伴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