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天生脆弱”
比特币2009年1月诞生于中本哲史的论文中,2010年2月成立的小型交易所奠定了其作为货币流通的基石。
比特币特点一是系统生成,二是无国籍性。作为网上虚拟货币,它不受政府信用和央行金融政策影响,这一自由性和无国籍性迎合了拥趸者的喜好。比特币交易借由P2P通信技术,收取极少手续费即可进行结算和汇款,网上交易依靠使用者相互监督,这种低成本运作提高了它的竞争力。
比特币规定发行量上限,且发行量每四年减少一半,以稀缺性防止其价值下滑,这一设计让比特币这一假想货币更趋“完美”。而交易平台的诞生,赋予了比特币的交换价值,让它日趋“真实”。比特币的“疯狂”始于去年塞浦路斯金融危机,当时塞浦路斯政府决定对银行存款征税,这使得网络无国籍货币比特币成为资产避难地。此后,比特币一度因需求大增而价格飙升。
比特币的脆弱性源于其存在基础并不牢固。从发行量和与美元兑换的角度来讲,比特币类似黄金,但是黄金拥有自身价值,比特币只不过是一串数字。作为流通货币,它的短板也显而易见:一不具备财务健全的发行机构,二没有价值基础,即便有交易市场,其交易价格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大幅波动。此外,其网络安全性和匿名交易也饱受质疑。
日本《朝日新闻》2月28日刊文指出,Mt.Gox引发的风波大大动摇了比特币市场的信用。该报援引国际基督教大学客座教授岩井克人的话说,比特币的理念和实践自相矛盾,比特币的诞生初衷是想摆脱央行和政府对货币自由流通的干预,但不受监管的交易反过来暴露了比特币的弱点所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