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质量 有效益 有优化”——坚持三个导向 稳中求进谋发展
“没有质量、效益的总量绝对不能要。”谈及发展,韩正表示,当前,上海创新转型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导向:经济发展注重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的导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导向,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的导向。稳中求进,是有质量的进,有效益的进,结构优化的进,人民生活改善的进。
而改革的目的正在于释放利于发展的正能量。
上海正处在转型升级不进则退的关口。韩正指出,今天上海的发展,要的是有质量的总量。关键要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增量发展体现的是眼界,存量调整体现的是担当和魄力。他认为,首先还是要对“三高”企业、低附加值产能“坚决压、勇敢减”,拓展产业升级新空间。
“要敬畏市场、敬畏创新者。”韩正强调,发挥市场的力量倒逼转型,驱动发展,放开准入,扩大开放,用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办法,集聚、促进创新创业企业加快发展。
转型发展,落脚点是为了民生更好地改善。“民生事业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体现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韩正说,上海各级党委和政府力压“三公”经费和行政支出,向保障民生倾斜。
“强基层、筑基础、夯根基”——创新社会治理 为改革发展全局蓄力
“基层解决问题手段有限、资源缺乏、责任无限、力量严重不足。制度创新上要有新突破,政策安排上要有新举措。”韩正直言不讳,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事关上海改革发展全局。
2月26日,上海市委部署启动头号调研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韩正亲任组长,聚焦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和大型居住区、农村流动人口集中区,研究基层体制、队伍、治理、服务和保障诸方面的问题,针对施策。
欲“善治”,必先固其根。对于特大型城市来说,“根”即在社区。上海推进社会治理,把重心放在城乡社区。韩正介绍,今年,上海推动市区两级人财物向基层下沉。由财政供养的编制人员优先向基层安排,市级机关精简出的近1400个公务员编制和各区县将精简出的1000多个编制,都将充实到基层一线。新增政府财力也更多向基层倾斜,着力解决好基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区基础性民生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越需要党员垂范,群众支持,各方共推。而群众路线正是源头活水。当前,上海正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韩正强调,要严格按照中央精神和群众期盼,教育实践活动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看实绩,真正使领导正作风、党员受教育、基层增活力、群众得实惠。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宗旨意识,从内心深处敬畏人民、敬畏党纪国法。”韩正坚信,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定能实现改革创新的突破,续写科学发展的辉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