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钱袋扎紧 监督跟紧

公车改革:钱袋扎紧 监督跟紧

摘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正提出启动公车改革“得民心、顺民意”,体现了本届政府敢啃硬骨头的坚定决心。代表委员们建议,在减少公车绝对数量的同时,要加强对公车支出的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谭剑、赵仁伟)公车私用司空见惯、公车超标屡禁不止、公车特权横行无忌……怎样治理“车轮上的腐败”?既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一道必须解答的改革难题。

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公车改革已摆上了本届政府今年的工作日程。从20年前首次提出,到如今的正式“启动”,政府工作报告中短短十个字表述让公车改革这一“老话题”迅速升温。

扎紧“钱袋子”才能管好“车轮子”

中南财经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是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公车改革,在得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时,叶青连用了两个“太好了”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正提出启动公车改革“得民心、顺民意”,体现了本届政府敢啃硬骨头的坚定决心。

在去年11月份对外公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侯淅珉认为,只要方案合理,公车改革完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以铜陵为例,自2009年在市直机关全面推动公车改革,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从实际效果看,每年节约日常经费30%以上。而据叶青测算,在全国范围取消公务用车后,每年可节约支出一千亿元以上。

扎紧“钱袋子”,才能管好“车轮子”。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说,车改要跳出“越改越多、越改越乱”的怪圈,取消一般公车固然是治本之策,但也要防止一些地方采取货币化补贴走样变调,致使“车补”成为“变相福利”。

代表委员们建议,在减少公车绝对数量的同时,要加强对公车支出的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