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新”在哪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新”在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纵观改革开放35年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一直都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中发展。今天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疑将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

国资委、光明日报社和人民政协报日前联合举办“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就发展混合所有制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案例·中联重科】

众所周知,工程机械行业是非垄断、高度竞争性行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合资企业同台竞争的开放竞争格局。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果不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从1992年建设部下属长沙机械研究院8名员工借款50万元创办中联重科,到如今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第六强;从研究院每天收入不超过1万元,到如今年销售产值超过900亿元,22年间,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2000年,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在1.5亿股总股本中,国有股49.83%,其他股东50.17%。由此,中联重科迈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一步。

经历股改后的中联重科依然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态,此后股权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混合多元改造。

2005年10月,其母公司长沙建机院完成公司化改造,成为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5月,湖南省国资委挂牌转让长沙建机院32.1%的股权,所持国有股从94.1%下降至62%。2009年3月,建机院所持41.86%的中联股票,由其股东按持股比例承继。由此,母公司打散了,成为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公众公司。

为寻求企业的国际化发展,2010年12月,中联重科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H股,股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湖南省国资委变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6.77%,香港中央结算公司16.48%,管理团队及骨干员工8.50%,弘毅投资10.96%,其他股东47.29%。通过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合理。

在中联重科的混合股权结构中,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为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利益共同体。无论是管理层、国有股东还是境外资本,他们所占股份都在20%以下,特别是管理层,股权比例不到6%,相对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和私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联重科实现了股权合理分散,股东相互制衡,避免了国有股东因为股权比例过高,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行政干预;也有效抑制了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大,形成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局面。

股权混合是改革的手段,但不是目的,混合所有制也不是一“混”就灵。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变革不仅在于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了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

在中联重科,独立董事占比超过半数,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能够广泛代表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其对下属公司的管控从事业部模式升级为模拟股份制模式,责权利实现高度统一;技术人员个人利益和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直接挂钩,并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公司高管层及中层干部实行A、B角,A角不行,B角马上顶替,人人都有危机感;改革方案、职工持股额度分配等关键环节,对职工完全公开,并经过职代会的审议通过,全程没有出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

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让中联重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0年上市起到现在的13年间,中联重科国有股比例从49.83%下降到现在的16.26%,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丝毫不减,国有资本增值最高达到800倍,极大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

【理论研讨】

A、产权多元已久 混合“新”在哪

混合所有制思想最先提出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写入中央文件是在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这是一个老话题,今天却成为了一个新热点。

混合所有制的本质是产权主体多元化。如果从经济发展的实际现象来看,混合所有制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已经出现。既然已经探索实践多年,如今为何重提?是老调重弹还是“旧瓶”装“新酒”?“新”又新在哪里?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走混合所有制道路是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发展的重头戏。与过去不同,今天谈发展混合所有制,其背后的真正诉求是建立包括现代企业制度在内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里起决定性作用,这条改革逻辑链条是非常清晰的。

混合所有制就是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股份制。产权的来源,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没有关系,都可以在标准化、法制化的环境下组织和自组织、调控和自调控、管理和自管理,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活力和潜力。马克思早在《资本论》里提到,如果没有股份制,铁路的兴建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有了股份制带来的资本积聚功能,原本很难的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当前信息化、国际化、法制化的大潮中,股份制的作用应该抛弃简单的过去所说的姓什么不姓什么、谁战胜谁的思维,以市场化手段把企业赢利空间充分打开。

张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混合所有制不是新的改革形式,过去一直在做。过去发展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是在做混合所有制,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混合所有制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讲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现在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其中的变化就是重要性提高了:混合所有制不仅是对国有经济讲的,对民营经济、私营经济来说也是重要实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但不能代替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宪法规定的,也是核心内容。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是实现形式,不是所有制本身。如果有人认为发展了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就没有基本经济制度了,这并不符合事实。

任玉岭(国务院参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在于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怎样保持它的主体地位和控制力;二是怎样使国有企业实现保值增值;三是如何激发国企的活力,提高效率。中联重科的探索也在着力解决这三个问题,其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经验值得学习、挖掘和推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