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提问(实录)(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提问(实录)(4)

摘要: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总理您好。我注意到您在之前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说到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所以我想就这个话题请您展开来给我们具体谈一谈。因为我们看到这个话题也是您在去年的记者会和今年的报告当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关于这一点在采访的时候我听到大家对这项改革有很多的好评,但是说实话我们也听到了不少的抱怨,比如说现在在有的部门依然还存在着办事难的现象,有的部门可能是把次要的权放出去了,但是重要的权还留着。所以我特别想请问总理,关于简政放权的措施您认为怎么样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要减到什么样的程度这项改革任务才算是基本完成了?谢谢。

[李克强]

去年,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我们确实下了不少的力气,到现在一年的时间,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更重要的是它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结果企业找政府的少了,地方跑北京的少了,有个统计数字也可以表明这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去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这是十多年来最高的。这也表明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想简政放权是重要的突破口、切入点。

当然,放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我们讲的是放管结合。要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对一些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那就要严加监管、严厉惩处。

放管结合都要体现公平原则。当然,我们在推进简政放权当中,也确实遇到了像避重就轻、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

我们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动力。谢谢。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

许多投资者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会继续放缓,会低于确定的7.5%增长目标。在不采取更多刺激政策的前提下,您所能接受的最低增速是多少?

[李克强]

我刚才讲了,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偏悲观的报道我看到了,而且也注意了。我们在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

当然,我不否认今年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这使我想到上个月23号,G20,也就是20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了一个公报,提出要在原有政策可达到的水平上,把GDP在5年内再提高2个百分点,以增加就业。在我的印象当中,G20这么说可能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主要经济体更加看重增长和就业的关系。

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当然,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你说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谢谢。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