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镫子自身硬”,道理大家都懂。领导干部敢不敢讲“硬气话”,不仅是个勇气问题,更是自己首先“硬气”的内在素养要求,是自己是否练好“硬内功”的问题。
最近,四川某新任市委书记在同全市领导干部的见面会上,就讲了一番“亮家底的话”、“硬气话”:“我这个人简单透明,从不以人划线,只有唯才是举,工作严谨细致,作风雷厉风行,生活艰苦朴素,请大家不等待、不观望、不揣摩,注意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发展上。”并说:“我一直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自我期许,‘为政清正、为人廉洁’的自我要求,也请大家支持我、监督我。”他还就“为官用权”、培养“底线思维”等话题讲出了他的“硬气话”。
“硬气话”不是随便敢讲的,不是谁都敢讲的。讲“硬气话”是一种真诚品质;讲“硬气话”是晒“硬内功”、亮真功夫;讲“硬气话”是向大家立“军令状”,是对自己放出的“狠话”,并刻意把“支持我”放在“监督我”的前面,要大家支持他。我理解这个干部讲的“支持我”,首先就要理解他的想法、做法,不要做些“出格”事为难他,影响领导行为。我们赞赏领导干部的这种自信,这种严格自律的精神和人格特质。
讲“硬气话”是一种真诚品质。一个地方主要领导调整,往往容易造成干部心浮气躁、工作滑坡,认为主要领导调整了,发展思路和人事任用就会跟着变化,于是等待观望,或四处活动,心思不在工作上。我们需正视这种现象客观上的存在。要纠正这种不正常思维和现象,主要领导干部是关键,需要及时传递出正能量。江油这位书记敢于开诚布公亮出心里的底,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折腾、不懈怠。”以此提醒大家静心凝神,把已有的发展思路贯彻好,把已部署的工作抓紧抓实,在各自岗位做出成绩和贡献来,而不是等着“接上头”、“拉上关系”,然后再继续工作,延续事业的发展。
讲“硬气话”是晒“硬内功”、亮真功夫。各级领导干部都掌控着或多或少的权力。要明确权力的本质是责任,而非资本筹码;权力的本色是为民,而非一己私利。要建立为官用权的底线,自立规矩、自定底线、自划红线,不能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要修心修身,要谨言慎行,谈吐讲格调、行为讲文明、待人讲真诚、干事讲勤俭,多读一些好书、多交一些益友、多研究一些问题、多培养一些健康爱好,努力做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有品位的学习型干部、务实型干部。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必练的内功。一名好的领导干部必须练好“硬内功”。
讲“硬气话”是面向干部群众立“军令状”,是对自己放出的“狠话”。领导干部为人是否真诚正气?为官是否清正廉洁?工作作风是否严谨扎实?生活作风是否朴素过硬?是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标尺尽掌握在干部群众手里,答案尽在干部群众心里。不是你说过什么狠话,讲过什么“硬气话”,而是要看行动、看结果的,是要接受干部群众检查的,考验的。
我们欢迎领导干部讲“硬气话”,更期待领导干部讲的“硬气话”是真心的、真诚的、真实的,是接地气、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是造福于民、造福社会的。领导干部敢于讲这样的“硬气话”,定能带出“硬气”的干部队伍,带出“硬朗”的民风、社风,做出“硬朗”业绩,建立“硬朗”的丰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