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将“官员秀”一棍打死

别将“官员秀”一棍打死

摘要:市长书记坐地铁、乘公交、逛公园等频频被记者“偶遇”;领导干部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骑自行车送子女上学等信息“不经意”被透露……过去一年来,地方上各种各样的“官员秀”让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谈起地方干部“官员秀”时表示,世界如此真实,希望“偶遇”不再是新闻,希望这个“秀”能持久。

市长书记坐地铁、乘公交、逛公园等频频被记者“偶遇”;领导干部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骑自行车送子女上学等信息“不经意”被透露……过去一年来,地方上各种各样的“官员秀”让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谈起地方干部“官员秀”时表示,世界如此真实,希望“偶遇”不再是新闻,希望这个“秀”能持久。(3月12日 中新网)

不知从何时起,那些“清廉秀”、“亲民秀”开始登上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借着这样或那样的秀成为百姓交口称赞的好干部。然而就像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会被称赞勇敢一样,随着各种秀的泛滥,人们开始从最初的赞美变为对“拙劣表演”的嗤之以鼻。而两会时,有代表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意见,也可看出,就连体制内部的人,也对“官员秀”颇为反感。

其实,就总体而言,“官员秀”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一方面,相较于某些领导干部每日端坐于办公室内,却满嘴跑火车、说大话,大谈特谈为民解忧的举动,那些真正下基层、察民情的领导干部还是值得称赞的。即便某些人认为这些举动本来就是作为公职人员的应有之举,但对于某些到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而言,亲力亲为与吩咐下属去做,显然有着不同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即便领导干部的“亲民秀”、“清廉秀”有着一定的功利成分,但领导作为公职人员中的“领头羊”,同时也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其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都有着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可以说,适度的“官员秀”不仅没有害处,还会传递出一定的正能量,号召公职人员和社会民众向更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及行为规范“看齐”。比如去年8月南通市体育总会举行的“濠河生态游”活动,南通市委书记第一个跃入河中,与干部群众一起畅游的举动,就向社会传递出了政府重视环保,也希望公众提高环保意识的信号。

当然,“官员秀”之所以不讨喜,肯定有其自身的原因。就笔者看来,与其说是民众对“官员秀”反感,不如说是民众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之人的厌恶。试想一下,即便不是官员,只是一般的人,如果言行不一,说着一套做着一套,也会招人厌弃。再加上现如今,确实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口号式行动”,存在张得开嘴却迈不动腿的问题。而某些媒体甘当喜鹊,报喜不报忧的举动,也是“官员秀”失掉“民心”的推手之一。

世界如此真实,希望“偶遇”不再是新闻。正如两会时人大代表所言,“官员秀”应是一种常态,而不是某日的“偶遇”。“官员秀”秀得再好、再真实、再感人,百姓还是要看结果。比如某些领导下河游泳表达治理污染决心,百姓最终还是要看这个城市的污染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某些领导去体验看病难,百姓就要去看以后看病是不是真的不再难。“官员秀”只是一种手段,秀清廉并不代表其真的清廉,秀亲民也不代表其真的亲民。将“官员秀”一棍打死并不理智,也没有必要,我们最应该看重的,是“官员秀”背后,是否是“真作为”,是否真的为民众排了忧解了难。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