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资本”:深度融合难在哪 (2)

“文化”与“资本”:深度融合难在哪 (2)

  融资之“难”:“轻资产”成融资最大瓶颈

 【案例】

“融资是伴随企业一生的过程,总体来讲,这个过程是相当痛苦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面临一些问题,即使像我们这样上市之后,痛苦也没有真正完全得到解决。”说起融资难,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深有感触,银行这几年在创新服务上做了很多调整,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担保问题、贷款周期问题、融资约束问题等等。“现在社会资本严重过剩,大量资金想投入到文化产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面临重重障碍。我希望金融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文化企业一起努力。现在情况有所改善,我希望变得越来越好。”王长田说。

王长田的一席话说出了很多文化产业企业家的心声。

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投资文化产业相当于“烧钱”,没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文化企业缺乏能够用来担保的有形资产,如何获得银行贷款成为这类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文化产业公司向银行贷款有很多问题,比如利息高、贷款各项手续复杂。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商业模式比较模糊,不容易描述。企业的机会都是突然到来的,而目前的融资体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王长田道出文化与金融融合的一个个“症结”。

“据统计,目前,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只占到全国各行业贷款余额的0.2%,占比仍然偏小,文化金融与十分饥渴的文化企业资金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而客户选择难、风险评估难、业务操作难等传统问题仍然在制约着金融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对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如是说。

魏鹏举进一步分析,“文化”和“资本”难以完美对接,主要源于银行业“风险保守型”和文化产业“高风险型”的矛盾,源于“银行是一个间接融资平台”和文化产业初期亟须直接融资之间的矛盾。因此,从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还需要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进一步丰富直接融资的渠道。

“确实如此,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特点是轻资产、重创意。其中,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资产,那么,如何把知识产权用好、用足?这是金融企业和文化企业一起要思考的问题,当然,政府要推动,知识产权怎么登记、怎么转让、怎么交易,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姜再勇表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