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启示(3)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启示(3)

三、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历史发展的经验启示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的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总结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重要的政治财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史和时代转向,给我们留下重要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使全体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群众的观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前提。树立群众的观点才能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活动中的实践主体地位和在民主政治体制中的权力主体地位,才能从思想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坐江山”的官本位意识划清界限,才能真正理解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深刻含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真诚态度,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必须确立服务人民意识。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准则,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13]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要充分认识到党的权力是人民的重托,为人民谋利益是党应尽的职责。在尽职尽责中,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满足人民的利益愿望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如毛泽东所说,“一切问题都要和群众商量,然后共同决定,作为政策贯彻执行。各级党委,不许不作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2](P272)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要保持强烈的权力危机意识。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必须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让人民满意,才能有效化解面临的危险。

(二)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和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

1954年2月,陈云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说:“大家是为革命来的,还是为做官来的呢?回答这个问题也容易。起初是干革命来的,以后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来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来越大,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在胜利了的国家里头,有电影,有照片,开会时热烈鼓掌,阅兵时可威风啦。火车站欢迎的时候,送鲜花,夹道欢呼。物质享受是很具备的,很可以腐化。从前在瑞金、延安时,想腐化也很难,现在腐化很容易”。[14](P213)陈云同志的话,生动地反映出人的主观世界在权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外在的制约,单靠人的自我约束很难防止干部出现脱离群众的问题。只有把公共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才能防止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腐化堕落等问题发生。

要建立透明公开的公共权力运行制度。群众是公共权力的拥有者,他们有权利知道那些交托的权力是怎样行使的,他们更有权利知道那些关乎他们利益的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只有了解了权力的运行及其对事件的影响,群众才能起到对权力的监督作用。

要建立群众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监督和评价机制。人民的权力交托来自于对党的信任,这种信任的持续则来自于监督的结果。这种监督包括公民个人、群体、社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只要是与公共权力有关的行为,都应当在其监督的范围之内。当然,监督不是问题的终结,监督的目的是对权力的存在状态产生影响。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干部考核制度,逐步提高群众评价所占的比例。这种制度上的完善,无疑将成为一种外在的约束力,从根本上改变干部“唯权”、“唯上”、脱离群众的行为取向,使党员干部深切认识到,他们有必要去“睡睡百姓的床,端端百姓的碗,听听百姓说的话”。

(三)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选拔干部的基本原则。所谓德才兼备就是指干部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坚持群众路线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尤其是在目前群众利益结构多元、矛盾冲突易发的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需要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

一是要提高调查研究和科学决策的能力。调查研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掌握调查研究的技能,遵循调查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效益,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在决策的过程中,要有综合分析能力,使决策建立在充足的事实依据之上。

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公众沟通能力。近年来,不少干部因为沟通能力欠缺,一方面了解不到群众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在面对公众和媒体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造成群众对政策的误解。在现代媒体发达的时代,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及公众沟通能力,在面对群众时准确传达党的路线政策,并在与群众的和谐互动中成为群众信得过的知心人。

三是要有统筹大局化解矛盾的能力。在利益多元化、群众主体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党的干部必须具备协调矛盾、化解冲突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把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利益愿望统一起来的能力。

(四)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引入现代民主政治的手段

在社会利益结构和矛盾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群众路线也必须有方法上的创新。借鉴现代民主政治的手段丰富群众路线的方法,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可谓正当其时。一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让群众以多种途径,包括投票、选举、调查、谈话等,参与那些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决策过程,提高群众对决策的参与度;二是发挥群众自组织机构的利益整合作用,让人口众多的中国群众的利益诉求在群众自组织机构中得到整合,增强公民的话语分量,也便于公共机构了解采纳;三是积极运用现代沟通商谈机制,如民主恳谈、公开听证等,这些方法近几年已经在一些地方尝试,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辑)[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0(4).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高新民,张希贤.中国共产党建设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10]尹文儒.基层民主实践[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3]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

[14]陈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