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开的药 为啥吃不完(2)

医生开的药 为啥吃不完(2)

关注合理开药之民生三问

摘要:患者开药的周期的长短,医保部门应根据疾病谱变化实行动态调整。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吸烟、天气、老龄化相关,需要患者长期终生服药。目前医保政策还只能是一周开一次,患者只能不停地上医院开药。有关部门应定期调整,方便患者开药。

 二问 过度开药有何后果

  造成资源浪费或不规范用药,或致疾病无药可治

记者:开药过度也好,合理范围也罢,剩下的药怎么办?

张晓乐:医生开药有点像家里做饭,或多或少会有剩余。有的药吃不完,下次还能用,可以放入家庭的小药箱,如常见的感冒药。但有些药物不能随便囤着下次用,比如上次感冒细菌感染症状明显,医生开了抗菌药,而这一次是病毒性感冒,患者把上次开的抗菌药拿出来用就不对了。有的药物不用于常见病,可能吃一两次就够了,剩下的药物就永远剩下了,其实造成了药品资源的浪费。

记者:剩药再吃,到底会有什么危害?

张晓乐:饭都不能多吃,就不要说药品了,是药三分毒。剩药过多并不保险,药品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药就不能再吃。

另外,一些药品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果不符合存放条件,药物容易失效,这些药物对人体都会造成伤害。

解立新:与欧美日本等国比较,我国患者依从性差。比如胃溃疡,应该连续吃药28天,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的只吃3—4天。

其实,不规范吃药不仅治疗效果会打折扣,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出现并发症,比药品的副作用危害更大。特别是抗菌药,不规范使用导致病毒出现耐药性,最终可能会无药可治。

记者:如何减少药品浪费?药品小包装管用吗?

张晓乐:目前,我国药品包装太小了,甚至有3片装的,造成包装资源的浪费。

在香港药品包装都是大包装的,有500—1000片的,按患者的需要进行分装。我们应该按患者的用量开,吃几片就开几片,而不是按瓶或盒来开,以减少浪费。

解立新: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比如厂家要设计合理的包装,要考虑分装费用谁来承担,同时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在公众中科普合理用药的知识。

 三问 规范开药有何制度

  有药占比规定、医保制度保障,但公立医院补偿还需到位

记者:目前有没有制度防范“大处方”?

张晓乐:防止“大处方”有制度来规范。一是卫生部门考核医院的药占比不能突破45%。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会对医生高出平均金额的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患者是否为危重急症患者,为何要开更多的药和更贵的药,医生开处方的过程会得到实时的监控。

二是医保制度的规定。医保不仅对医院实行总额预付,超出部分要医院承担,对于患者用药量,各地也都有一个大致的规定。北京的规定是,急诊3天、普通门诊7天、慢性病患者15天,10种特殊疾病,包括三高、癌症等,可以开1个月的量。归根到底,杜绝大处方,切断以药补医的链条,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对公立医院补偿到位,不要让医院靠卖药挣钱。

解立新:在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充当着电子警察的作用,实时监控医生的用药情况。一旦被确认为大处方,对相关医生会进行警告、公示、限制处方权等一系列的处罚措施。

记者:有的患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反而觉得医生开药少。开药问题,有人嫌多有人嫌少,怎么解决?

张晓乐:慢性病患者开一个月的药,都觉得少。而普通门诊患者7天的药都用不完。开多开少,不在于开多少天,而在于是否为病情所需。在日常门诊中,慢性病患者只是为了开个药就到医院就诊,这个比例很高。这个虚高的门诊量,让本来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陷入纯粹事务性和重复性劳动,腾不出时间来处理疑难杂症。在香港,慢性病患者最多可以开6个月的药。适当增加慢性病患者拿药量,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取药负担,也能有效利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解立新:患者开药的周期的长短,医保部门应根据疾病谱变化实行动态调整。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吸烟、天气、老龄化相关,需要患者长期终生服药。目前医保政策还只能是一周开一次,患者只能不停地上医院开药。有关部门应定期调整,方便患者开药。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