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打好欧洲这张牌 (2)

中国如何打好欧洲这张牌 (2)

牌效在哪里?

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可以说极大缩小了中国和欧洲的战略隔阂。如果说欧洲在习近平此行之前已经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技术供应方的话,那么习近平访问之后的欧洲正在成为中国全球地缘战略博弈的一张王牌。利用这张地缘政治的好牌,北京可向西平衡美国,向北牵制俄罗斯,向东“敲打”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欧洲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中国的全球地缘战略博弈中占有如此之重的分量。有了欧洲这个杠杆,北京在未来的大国利益博弈和战略较量中可以变得更加主动。斯诺登事件表明,美欧并不是铁板一块;乌克兰危机告诉北京,美俄之间的战略对立还远远不会结束。未来撬动大国博弈朝有利于中国利益方向发展的支点应该就在欧洲。

对北京而言,开发欧洲的地缘政治杠杆力,需要打造三个抓手,一个是中法关系,一个是中德关系,再一个就是中欧整体关系。3个层次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德法主导欧洲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欧盟作为柏林和巴黎包装德法国家利益,凸显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并优化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现实依然存在。正如这次习近平主席访欧路线所显示的一样,巴黎、柏林和布鲁塞尔应是中国欧洲杠杆力的主要着力点。

中国和法国的关系虽然时有起伏,但本质上不错,而且巴黎本来就有和中国一起合力“玩”地缘政治游戏的传统。毛泽东当年对戴高乐将军向美国“闹独立”的精神极为欣赏,戴高乐也确实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1964年勇敢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与北京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在当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美关系冷若冰霜的背景下,中国在欧洲找到了打破国际孤立的突破口。

今日之中国与当年的中国不可同日而语。本来就不错的中法关系,通过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更加实质化了。这个实质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中法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子重新激活,巴黎和北京的合作开始超出双边关系范畴,向左右全球大国互动影响因子的方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奥朗德达成默契,共同“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两国元首利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公开宣称要“坚持多边主义”,“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不仅如此,巴黎还接过北京的口号,主张“通过民主协商确定国际规则”以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运载工具的扩散等全球性挑战。“民主协商”、“多边主义”、“多极化”等都是中国多年来反对美国霸权的专用术语,巴黎几乎全盘接收,要么是装糊涂,要么是被北京说服。

北京与柏林的战略默契相比北京与巴黎的默契有过之而无不及。习近平这次对德外交的核心在于他成功说服了默克尔和他联手一起打造一个“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事实上,中国和德国想在战略上走得更近的决心似乎越来越大。迹象表明,习近平和默克尔不想满足于把精力只放在双边事务上,超越双边,整合中国和德国各自在亚洲和欧洲头号实力地位来影响全球事务是他们在柏林向世界发出的清晰信号。将中德之间现有的战略对话拓展为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就是这一发展的写照。

与中美、中俄和中日不一样,北京与柏林明显“均视对方发展为互利合作的重大机遇”。这个“互为机遇”的共识是当下柏林和北京政治互信的基础。无论在华盛顿还是莫斯科,更不用说在东京,“中国机遇论”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

而中欧关系的具有地缘政治战略意义的重大突破是双方对加速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达成共识。北京和布鲁塞尔宣称要“尽早达成这一具有雄心的协定”,并“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欧盟还放下身段,“大力支持中国尽快参加《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布鲁塞尔终于认识到,没有中国参加的谈判,世界《服务贸易协定》将会缺乏应有的多边化特征。

对北京而言,开发欧洲的地缘政治杠杆力,需要打造三个抓手,一个是中法关系,一个是中德关系,再一个就是中欧整体关系。3个层次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德法主导欧洲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欧盟作为柏林和巴黎包装德法国家利益,凸显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并优化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现实依然存在。正如这次习近平主席访欧路线所显示的一样,巴黎、柏林和布鲁塞尔应是中国欧洲杠杆力的主要着力点。

中国和法国的关系虽然时有起伏,但本质上不错,而且巴黎本来就有和中国一起合力“玩”地缘政治游戏的传统。毛泽东当年对戴高乐将军向美国“闹独立”的精神极为欣赏,戴高乐也确实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1964年勇敢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与北京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在当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美关系冷若冰霜的背景下,中国在欧洲找到了打破国际孤立的突破口。

今日之中国与当年的中国不可同日而语。本来就不错的中法关系,通过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更加实质化了。这个实质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中法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子重新激活,巴黎和北京的合作开始超出双边关系范畴,向左右全球大国互动影响因子的方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奥朗德达成默契,共同“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两国元首利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公开宣称要“坚持多边主义”,“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不仅如此,巴黎还接过北京的口号,主张“通过民主协商确定国际规则”以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运载工具的扩散等全球性挑战。“民主协商”、“多边主义”、“多极化”等都是中国多年来反对美国霸权的专用术语,巴黎几乎全盘接收,要么是装糊涂,要么是被北京说服。

北京与柏林的战略默契相比北京与巴黎的默契有过之而无不及。习近平这次对德外交的核心在于他成功说服了默克尔和他联手一起打造一个“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事实上,中国和德国想在战略上走得更近的决心似乎越来越大。迹象表明,习近平和默克尔不想满足于把精力只放在双边事务上,超越双边,整合中国和德国各自在亚洲和欧洲头号实力地位来影响全球事务是他们在柏林向世界发出的清晰信号。将中德之间现有的战略对话拓展为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就是这一发展的写照。

与中美、中俄和中日不一样,北京与柏林明显“均视对方发展为互利合作的重大机遇”。这个“互为机遇”的共识是当下柏林和北京政治互信的基础。无论在华盛顿还是莫斯科,更不用说在东京,“中国机遇论”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

而中欧关系的具有地缘政治战略意义的重大突破是双方对加速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达成共识。北京和布鲁塞尔宣称要“尽早达成这一具有雄心的协定”,并“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欧盟还放下身段,“大力支持中国尽快参加《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布鲁塞尔终于认识到,没有中国参加的谈判,世界《服务贸易协定》将会缺乏应有的多边化特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