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点 (2)

辽宁: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点 (2)

摘要:准确把握战略着力点,厘清我国城镇化路径,做好顶层设计,必须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一条基于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借鉴国际城镇化经验与教训、符合中国实际与科学规律的城镇化新路径,是“以人为核心的渐进、多元、集约、共享与永续”的城镇化。

通过对2000年与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区域对比分析,今后十年我国主要区域城市化趋势可以概括为:京津冀、长三角、东南沿海(闽粤)、中部四省(豫皖湘赣)、西南四省(川渝滇桂)、关中地区(陕西中部、甘肃南部)呈快速推进、份额上升态势;其他区域由于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或者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城市化出现速度减缓、份额稳定或下降态势。

我国正在形成南、中、北三大经济区域,形成三大城镇带:一是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南方沿海城镇带,次一级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台湾海峡城市群与北部湾城市群;二是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增长极的长江 (流域)城镇带,次一级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华中城市群)及长江上游城市群(主体为成渝城市群);三是以环渤海城市群为核心的北方城镇带,次一级为环渤海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辽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和长春为核心)与关中城市群(以西安、兰州为核心)。它们与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相交叉,由九个节点形成“九大城市群”,以这些城市群为核心,形成“九州方圆”式的城镇化格局。

集约 共享 永续

集约。就是要发挥城镇化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建立节约高效的智慧型城乡发展新形态。以空间集约、资源节约、节省时间和高效产出为准则,发展产业、建筑和基础设施。充分利用3S(GPS、GIS、RS)、泛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实现节水节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集约高效的智慧城乡。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技术高端化,促进分配与消费合理化,拉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城镇化与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真正实现“城镇化依靠人”的人本理念。

共享。就是要推进发展成果共享,减小阶层、城乡与区域之间收入差距。首次分配要公平,再次分配要合理。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达到一定条件应享受市民化待遇,也就是解决所谓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共享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必需举措。消费乏力是经济发展动力衰竭的表现,只有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成果才能扩大消费,拉动经济迈向更高台阶。全国现有2.6亿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占城镇常住人口的1/3左右,其中离开户籍所在乡镇的外出人员为1.6亿,占到总数的2/3以上。现有城镇化水平若除去这部分尚未完全城镇化人口,那么城镇化水平将降低近20个百分点,实际城镇化水平仅为33%左右。若2030年前解决这部分人口市民化问题,每年至少要安置1500万人左右。按人均10万元安置费用计,年均需要1.5万亿元,若考虑每年新增的同样数量的人口,那么年均需要3万亿元的财政支出,占目前国家财政收入的30%左右。因此,不能通过财政一条途径解决所有安置问题,要通过农民原有宅基地、农地等资产化,提高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加大积累等多种办法,共同集资予以解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