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析(3)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析(3)

诚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以人为本”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并贯穿于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全过程。这是中国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和平的社会主义。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改革开放、独立自主、和谐发展、和平友好。对比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它们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新兴国家的最初崛起主要是采取战争、掠夺和暴力的形式,而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既坚持了对外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引用乔舒亚·库珀·雷默在“北京共识”中的提法:“强调发展的人民性,而不是特权阶层性,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华盛顿共识的目的是帮助银行家和金融家,而北京共识的目的是帮助普通人,强调以人为本。”[8]“以人为本”,以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位,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最根本经验。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这种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取得的。毛泽东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政治观是一个党派价值观的核心和根本,执政党在政治观点上的优势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的优势、历史观的优势。毛泽东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9]共产党人的政治绝不是仅仅谈政权,共产党的政治、执政的核心实际上是群众,是大多数。邓小平对“什么是最大的政治”也进行过解释,他认为,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因为它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导和决定力量。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发挥政治优势,提出“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改革目的,实现了人民群众的解放。恰恰是这种解放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党的几次代表大会都提出要把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上始终强调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价值问题,一直把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上,不断强调民生的重要意义。把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这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依靠政治优势,创造性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价值观优越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突出特点就是不断地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吸收了中外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和“人本思潮”的有益成分,又扬弃了抽象的人性论。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人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引领下,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正如胡锦涛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0]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社会问题,比如腐败、分配不均,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建设上,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出发,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只有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它都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和根本要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