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8)

京津冀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8)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这让这一战略起点很高,同时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相应的探索、引领作用。

优化分工 利益共享

面对雾霾频发和发展困境,“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发展关联度已成京津冀共识。但涉及产业转移和优化布局时,三地又“各怀私心”。

曾参与京津冀相关规划调研工作的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京津冀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各自的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形成共识,共同确立具体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制定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实现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不过,这样的理想方案落实起来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张占斌说,北京的许多企业、许多单位确实应该搬迁,但是话好说,真正让谁搬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先控制增量,新的产业布局一定要符合协同发展的要求,然后逐渐地消化存量。”

消化存量也应建立一个利益共享机制进行激励。“比如能不能建立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分税机制。现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有分税机制,但地方之间没有,导致一个企业转走了,当地的财税收入就全没了,这肯定会带来阻力。”王辉说。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则建议,可以设立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引导基金。“对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应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比如搬迁出去的企业可获得适当的财税返还和奖励,员工可获得一定的补偿等。”赵弘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政策目标需要靠利益推动而不是行政命令来实现。

此外,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空间节点,也是地区之间实现利益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张贵建议,可沿原来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布局系列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京津科技新干线,使其成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空间载体。

正在建设的北京新机场也是一个重要的空间节点。陈耀介绍,新机场的直接投资达七八百亿元,带动投资更多,其范围也跨越了北京与河北,现在河北方面已经围绕机场开始布局临空经济。

“临空新经济区不能是北京自己建设,应该跟河北一起,共同进行临空经济区的规划。”陈耀说,我们认为这个临空经济区在河北的面积可以大一些,它应该成为京津冀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长极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抓手。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