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权力家族化”毒瘤如何才能根除 (3)

中国“权力家族化”毒瘤如何才能根除 (3)

民主政治真的有效?

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权力家族化可以通过民主政治来根治;很多学者正因为对民主的威力深信不疑,才动辄批评古人愚昧。应该承认,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新闻自由、舆论监督、议会质询等制度对于避免权力家族化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民主政治也容易使权力家族化更盛行。这是因为在民主政治下,家族化可以打着个人自由的旗号公开进行,家族、亲友、人脉可以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发展;它以官官相护、官商勾结为特点,绑架选民、操纵舆论,收买议员、控制司法。“二战”以后各国的经验表明,个人主义传统越强的文化,其民主实践越容易成功;团体主义传统越强的文化,其民主实践越容易走样。在帮派林立、小团体主义盛行、私人关系吃香的文化中,民主实践更容易造成族群的撕裂、社会的动荡。这是因为当每个人都是关系团体的一员时,竞选就不再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而成了若干势力集团间的对决。今天你到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菲律宾、印度等地看看,裙带关系非但没有因民主而削弱,反而更加盛行,并由于可采取公开、合法的方式,成为民主政治无法铲除的毒瘤,极大地妨碍着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公平正义的实施。

民主无效、铲除文化心理无效,究竟怎样做才有效?只要我们正视历史,不难得到启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提出了如何规范官员选拔、以避免权力家族化的问题。《左传》中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讲的就是“任人惟贤”的问题。孟子提出的“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可以说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需要。“任人惟贤”与“任人惟亲”相对,显然有针对“权力家族化”的含义。

但是,要把“任人惟贤”(或“尊贤使能”)的原则落实为制度绝非易事,也许直到汉代人们才真正有意识地建立一套尊贤使能的制度,并在此后两千多年里不断完善和发展它。从汉代的察举、辟举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再到隋唐以来的科举,实际上是试图通过社会推荐加公开考核的方式把权力社会化、公开化、透明化。由于当时社会上受教育人数稀少,普遍民众根本没条件受教育,加上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兴盛,直到宋代科举制度才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落实。

这里需要强调,虽然权力家族化在中国历史上从未中断,但是总体上确实有一个不断削弱的趋势。如前所述,从西周封建到秦汉郡县,就是一个巨大进步;从魏晋世族到隋唐科举又是一个进步;宋代科举制的完善,则可以说是人类制度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明、清两朝虽专制,但较为完善的科举制度仍发挥着破除权力家族化的巨大作用。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权力家族化未能根除,而轻易诋毁古人。事实上,正因为文化心理结构根深蒂固,不可能根除,才导致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指望找到一种可以彻底铲除权力家族化的制度,只是现代人浪漫、不切实际的幻想。现代人正因为长期受这种幻想支配,才无视古人的经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