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积极看待警察佩枪巡逻(4)

【案例】应积极看待警察佩枪巡逻(4)

【启示与思考】

对上海的这项改革,舆论反应可谓喜忧参半,支持者希望警察佩枪能有效对付昆明“3·01”暴恐事件那样的极端情况,担心者则提出枪支管理的安全,以及警察能否把握好什么时候开枪的关键性分寸。

需要指出的是,警察佩枪巡逻是中国必须做的探索,这是现实需求,代表了公众有些模糊、尚未充分厘清的愿望。由于社会围绕这一举措的共识度远非高且坚定,这项探索应从警察平均素质高的大城市做起,不要急于推广,各地切不可一哄而上。

“3·01”暴恐事件强烈震动了内地社会,警察佩枪执勤有助于增强公众对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信心,这也是人们支持警察佩枪的最大动因。近年中国社会治安总的来说呈不断向好之势,然而极端事件增多,尤其是个人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极端犯罪增多,警察佩枪显然能提高处置这类犯罪的效率。

然而警察佩枪后面临的复杂情况,远非处置极端犯罪这么单一。从美国等警察佩枪国家的实际情况看,警察错毙无辜的情况很难杜绝为零。这样的情况如果在中国发生,很可能比在美国出现时激发的社会情绪更为激烈,这一社会风险必须得到充分评估。

佩枪巡逻代表了警察执法权力的扩大。但除了对付暴恐分子,中国社会对扩大警察权力的意愿并不明显。相反,警察群体在舆论中的形象是脆弱的,经常因个别事件遭到牵连甚至抹黑。中国警察使用枪支的舆论空间因此小于西方的警察,官方对此必须足够清醒。

凡事都有利与弊,警察佩枪巡逻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个中的权衡,既不能因为个别警察滥用枪支而“因噎废食”,更不能对偶发的伤及无辜视为“没啥大不了”。针对警察如何用枪的法律规范必须更为详尽细致,哪些警察具有用枪的心理素质与射术保障应有更慎重的事前考评,对误伤必须有制度性的赔偿与问责依据,对恶性的警察犯罪更当严惩不贷。

更强的武力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更多的约束,尽可能扬警察佩枪之长处,尽可能避免潜在的短板,才能使这一举措赢得民意的肯定。从更宽的视角来看,构建平安中国,更需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疏通民意诉求的渠道,减少问题矛盾的积累,控制犯罪因子的形成。

实现警察佩枪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步骤,这需要警方的谨慎探索,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鼓励。警察佩枪会增加社会的实际安全和大多数人的安全感,但这项重大改革很难做到百分百的精确,对于其中的风险,社会必须同警方共同承受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