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危害

论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危害

社会良性而有序的流动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十年,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了阶层固化的趋势,这是由于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阶层固化将对社会发展与稳定产生危害,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梦的实现。

社会流动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它影响着社会的阶层和产业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希望能够向上流动,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向上流动机会的社会才是良性发展的社会,社会应形成开放性的分层结构而不是封闭性的分层结构,开放性的社会分层结构具有弹性,社会流动性较大,个人地位能够靠个人努力而获得,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封闭性的社会则意味着社会阶层较固定,社会流动较少或者基本没有,个人无法自由选择其地位,这样会导致社会的动乱,不利于社会发展。而阶层固化,则是各阶层之间社会流动受阻。一般来说,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先赋性因素,即个人出生即获得,先天赋予的条件,例如家庭背景,通过先赋性因素获得地位称之为先赋地位;一是自致性因素,即靠个人后天努力所获得的能力,这样获得的地位称之为自致地位。如果一个社会中社会成员的地位,先赋性因素决定性太强,向上流动困难,代际流动趋于停滞,社会分层结构就会趋于封闭,形成阶层固化。

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演变

在传统社会,中国主要是一个身份社会,身份是一个人出生就有的东西,即先赋性因素,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是血缘继替,一个人的地位是从出生就决定了的,通常父亲的地位决定了子女的地位,子女的地位主要是靠继承来获得,对社会分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血缘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对于传统社会分层结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将其称之为“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①。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十分封闭,想要靠个人后天的努力获得向上流动机会非常少,且难以实现。

1949年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与再分配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几乎垄断了所有的社会资源,然后依据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不同位置进行分配。社会流动基本上属于政治主宰型模式,国家的制度与政策决定了社会成员的社会位置与地位。同样的,在这个时期,身份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基础,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单位制所形成的户籍制度、档案制度、干部级别制度等等,已经将所有人进行了身份定位:工人、农民或干部。在各种身份中,政治身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社会地位具有决定性影响,对各个阶层的边界进行固定。而农村户口则几乎断绝了农民改变身份的可能。社会分层结构仍然十分封闭,社会流动的几率很小,向上流动十分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以身份为主导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分层结构过渡。在这一时期,单位制开始弱化,户籍制度也被打破,高考制度恢复,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差额选举制度等等,使得身份不再是决定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虽然仍存在许多制度性限制和障碍,但人们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获得技能、知识和才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命运,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可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自致性因素越来越多地取代先赋性因素成为决定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社会分层结构从封闭转为相对开放,人们向上流动的机会与可能性大大增加,社会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向上流动。这个时期的社会分层结构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化(契约即是指根据利益关系和理性原则所订立的必须遵守的协议),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末。

当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十年时,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的经济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导致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先富带动后富”的“先富”已经实现,“后富”却没能够成功“带动”起来,从而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社会地位的代际继承性又开始增强,社会底层的人员进入上层社会的阻力又开始增大,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又开始降低逐渐出现了“阶层固化”的现象,尤其是在青年一代。

近些年来,“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这些词逐渐成了热词,“官二代”世袭权位、“富二代”世袭财富、“穷二代”世袭贫困越来越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不争事实,拼搏不如拼爹,精英开始再生产而不是循环,“二代”现象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现今阶层固化的倾向。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主要是从以血缘为基础的身份社会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导、政治身份为主的身份社会,再到以市场为主导、自致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契约社会,发展到21世纪又开始慢慢向身份社会进行回溯,但如今的身份社会的形成与性质已与之前的身份社会有了较大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种新身份社会。社会分层结构也从封闭到开放再到如今又开始有了封闭的趋势,人们的切身体验也表明阶层固化的趋势开始加速,青少年通过教育也很难找到好的工作,个人的能力也并不能成功帮助其向上流动,社会结构调整速度变慢,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