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危害 (2)

论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危害 (2)

当今阶层固化的原因探析

引起阶层固化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总的来说,阶层固化是由于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由先赋性因素所决定,自致性因素对社会地位获得的作用弱化,导致代际流动趋于停滞,精英人员出现复制或者再生产而不是循环,底层社会人员的向上流动的渠道变窄。而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使得先赋性因素在个人社会地位获得中越来越重要则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变。改革初始,为了增强经济活力,提高总体经济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国家采取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扩大收入差距的利益分化政策。在此政策下,经济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一部分人迅速地富裕起来,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之后,所有制、所有权方面的改革使得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多样化,同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格局。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使得新型阶层大量出现,阶层产生分化,但同时也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财富这种资源的传承主要是代际传承,这就使得下一代的财富从一开始就处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底层社会人员难以拥有平等的发展条件。这种差距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今天,充分显示了其不可跨越性,虽然国家及时进行了政策调整,将“效率优先”转变为“效率与公平”兼顾,然而收入分配的起点不公平,以及再分配制度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原先政策的受益者担心失去已有的利益,从而阻挠甚至反对深化改革,导致在短时间内,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向上流动的阻力更大,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阶层两极分化越加明显,阶层的分界线越加明显,“富二代”“穷二代”大量涌现,阶层固化开始明显。

导致阶层固化的政治因素通常与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政治体制对阶层固化的作用并不像经济体制那样直接,而是通过为经济体制保驾护航而对阶层固化产生影响。一方面,早期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身份社会的一些制度,如城乡二元制度,户籍制度等虽然随着改革开放始逐渐松动,但仍然存在着惯性作用,户口代表的身份并没有完全被打破。城市户口的人员拥有着比农村户口的人员更多的资源。即便农民进入城市,为城市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不能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另一方面,政治权力缺乏监督与制衡,当政治权力进入市场经济,必然会对阶层分化和固化产生影响,有权力的人与没权力的人,权力大的人和权力小的人进行交易,公共权力成了私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为了公共利益。同时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权力腐败,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渠道使得自己的子女进入官场,继承自己的政治地位,产生出“官二代”。

阶层固化的直接原因可以说是文化资本的缺失,这体现为教育的不公平。教育是社会成员,尤其是新生代的青少年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教育本应该是帮助青少年通过个人后天努力,获得自致地位的方式,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确如此,帮助大量的人实现了向上流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十年,教育的作用开始被政治与经济因素所掩盖,青少年通过教育向上流动开始变得困难。一方面,在起点上,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分配极为不公,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之间分配不公,教育费用大幅度提高,这使得农村地区的青少年以及贫困群体的青少年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失去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另一方面,在结果上,由于就业体制的不健全,通过教育所获得的自致能力也不能够为青少年获得相对应的就业岗位,来自下层群体学历高、能力高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可能只能找到月薪两三千,成为租住在狭小房子中的“蚁族”,在公务员考试中即使以高分成绩通过笔试,也因没有关系而在面试过程中被刷掉。而“官二代”、“富二代”却能够凭借权力和财富,轻松获得体面的工作。这使得先赋性因素对社会地位的获得越来越重要,阶层被进一步固化。

不同类型的社会因素也为阶层固化做出了贡献。首先,中国传统的子承父业的家族观念可以说是阶层固化的思想起源。这种思想观念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社会,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想法。父母通常希望子女能够继承自己的职业,并以此为荣,因此,通常为此使得父母想方设法的为子女能够继承自己的职业而努力。其次,中国是一个讲关系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与熟人社会,是强关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则成为了承载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载体,一个人所拥有的强关系越多,其成功的几率越大,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这种社会性质使得先赋性因素本身即成为了决定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关键。再次,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作为平衡由于收入差距过大的再分配机制,其关键便是实现结果的平等,将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倾注到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中去。保障底层人员的生活质量,缩小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使得底层社会成员能够拥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教育等资源,扩大底层人员向上流动的渠道与机会。然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再分配并不能公平的进行,从而使得阶层固化没有办法化解。

阶层固化的危害

一个社会要想发展与进步,则应具有开放性的社会分层结构,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应该良好且有序,社会成员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向上流动。而阶层固化,不仅会为个体社会成员带来负面情绪,也会对整个社会运行造成极大的危害。

阶层固化使得个人不能够实现正常的发展,剥夺了个人通过努力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权利,一方面导致底层社会人员对自己的前途产生绝望感,积累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这种负面情绪的积累,会导致底层社会人员产生不公平感与被剥夺感,最终导致反社会情绪的产生,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造成社会的动乱,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阶层固化会使得我国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贫富分化差距进一步扩大,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矛盾与对立,导致社会紧张,从而威胁社会的稳定。

阶层固化同样不利于社会的运行,降低社会运行的效率。在一个阶层流动主要靠背景、靠关系的社会中,由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底层社会群体的人员无法跻身进入社会的中上层,其发展愿望被扼杀,最终其将会失去努力的动力,得过且过,使得社会失去了发展的群众力量;而上层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则会牺牲国家利益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思进取,不想创新,使得社会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同时,阶层固化,使得大量的社会资源被分配到并不缺乏资源的上层社会,而真正需要资源的底层却无法使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社会运行效率低下。

阶层固化本身便是社会公平缺失的反映,反过来阶层固化又使得社会公平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合理而平等地分配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强调权利平等、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从而促进社会均衡合理和稳定和谐的发展,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早期由于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偏差,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而将资源运用在经济发展好且快的地方,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造成了人们在先赋性资源拥有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了阶层的固化,若阶层进一步固化,底层社会人员无法获得需要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将会进一步加强社会的不公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最后,阶层固化将导致中国梦难以实现。在不久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对中国梦做了进一步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②中国梦的最终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人民生活幸福,然而缺乏向上流动机会,社会成员无法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愿望,提高生活质量,人们无法实现“我的梦”,阶层固化只会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只会使得人们因为无法向上流动而绝望,不能带给人民幸福感,更加无法实现“中国梦”了。因此,阶层固化将使得中国梦难以实现。

总的来说,当今中国社会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已经在青少年一代中开始出现了阶层固化的倾向,这种阶层固化将会给个人带来负面情绪,影响个人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破坏社会公平,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梦的实现。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梦的总体架构和指标体系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3@ZH024)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②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3月18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