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四风”隐身衣拆穿腐败“变形计”(3)

剥开“四风”隐身衣拆穿腐败“变形计”(3)

摘要:常言道:“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节点之一。今年“五一”前夕,全国至少有24个省份纪委下发了强化节日期间执纪监督工作的通知,其中不少地方还开通了监督举报快线。而中央纪委早在4月初就对纠“四风”作出部署,不仅在网站开通监督直通车,邀请网友晒一晒身边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同时派出7位中央纪委副书记赴全国7地调研,防止“四风”反弹。

“四风”隐身衣

警惕“穿马甲”式腐败

“这一现象反映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就像病毒产生‘变种’一样,反腐败的方式在变,腐败的形式也在跟着变,此时反腐就需拿出新‘药方’来。”杜治洲认为,“四风”问题隐身衣,就是腐败手段隐蔽化、腐败形式多样化的表现。一些腐败官员甚至努力使腐败“合法化”,让腐败行为与人情来往、正常公务活动混合在一起,造成一种“察觉难、查处更难”的状态。 

“几乎所有的腐败都试图给自己一个合理化的外衣。”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廉政与反腐败研究中心主任李辉表示,“穿马甲”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新现象。“比如,举办各种评比、摸奖活动,实际上是给领导干部发福利;对本辖区内进行检查、视察,对其他地方进行考察和调研等,实际上是用公款游山玩水。” 

李辉认为,出现“穿马甲”腐败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于合理化的公务支出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和规定,公款消费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和可以钻空子的空间;二是公务支出的透明程度太低,领导干部对公款的支配即便知道是违反规定甚至是违纪违法的,但是由于不公开透明,心理上也会无所忌惮。 

在杜治洲看来,惩治和预防腐败,作风是表、思想是里、制度是根。作风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思想问题和制度问题。“老百姓不能使用公车,但是领导干部可以随意调动公共资源,这就是特权思想在作怪。” 

“在目前中央加大力度打击‘四风’问题的环境下,可能腐败穿的‘马甲’会更隐蔽一些。因此,辨别和区分合理的公务活动与变相的腐败行为,划清二者的界限非常重要。”李辉说,一方面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利用网络揭发和暴露各种隐身衣;另一方面,政府公务支出要公开、透明。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