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题神器”风靡校园 亟需合理引导(4)

【案例】“解题神器”风靡校园 亟需合理引导(4)

解题软件不是洪水猛兽

“解题软件”横空出世,得到学生们的青睐,很多教师和家长担心这种软件会让学生懒于思考,时间长了脑子会“锈”掉。这种担心固然不是多余的,但在网络遍布全球的当下,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即便我们有意识地“封杀”这些“解题软件”,也未必能将其一网打尽,因为在信息的海洋中,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即便“解题软件”能被完全清理,通过网络获取答案的思路也可能异化为其他形式。

其实,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学生想获取一道题的答案并不难,有时只需要“百度”一下,想要的答案就会跃然屏幕上。看来遇到“解题软件”相类似的问题,一味的批判和逃避非但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还会因为审视问题时的狭隘,阻碍自身和事物的发展。在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解题软件”,如果我们能拥有驾驭它的能力,不但没有害处,而且能增强学生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这种技能,在将来的生活中也是很有用处的。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诱惑,“解题软件”作为一种新型事物,充满好奇的青少年可能会很有兴趣去体验,但从长远来看,“解题软件”未必会对学生们思考问题构成威胁,也不足以让他们变成“思想上的懒汉”。首先,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答案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而时间长了,学生们并不一定有利用“解题软件”去解每道题的耐心。其次,很多教辅图书后面本身就附带着答案,想知道题目的答案并不困难。再次,小学生阶段接触手机少,家长监督严,“解题软件”并不能在该群体推广。初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作为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个体,真正想学习者具有拒绝“解题软件”诱惑的能力。

当然,目前的“解题软件”尚存在诸多弊端,尚待完善。如果我们能将这种新兴事物规范化,比如,注重每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淡化最后答案;给用户设限,避免学生们对其形成过度依赖等。如果能将这种软件管理完善,说不定它能在学生与教师交流不畅时,成为课外辅导的“神器”或者“网络家庭教师”。

解题软件背后是素质教育之困

“解题神器”的火爆程度让人惊讶,很多学生对“解题软件”的诞生抱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心态,只恨它出现得太晚。对此,一些家长表达了担心:解题软件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有些学生纯粹把软件当成“作业合成器”,孩子使用这样的软件违背了学习的本意。但家长的担忧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人不安的真相:我国素质教育提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学生负担却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学生在“书山题海”中感到的无助恰恰是解题软件大火的真正原因,从这一点来看,解题软件的大火正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莫大讽刺。

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为何效果不佳,其根本顽疾在于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被赋予太多的含义。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学生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为了应付繁重的作业,很多学生只好假借解题软件。其实解题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与其苛责一个工具的对与错,不如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出问题就应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于解题软件的问题,其实解决起来并不难:作为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做到多监督,孩子如果使用解题软件,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让孩子学会总结解题方法,尽量发挥软件的正能量;作为老师应与学生多沟通,增加了解,从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作为学校,应该坚持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思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不要为了繁重的作业求助解题软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