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景均:关于系统反腐的几点思考

邵景均:关于系统反腐的几点思考

摘要:着力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安定团结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积极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可以相信,有了这样的社会基础,系统反腐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全党同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不断强化,形成反腐败高压态势,增强了全党全社会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但正如党中央明确指出的,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整体设计、系统规划、跟进监督,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夯实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

一、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必须坚持整体设计、系统规划、跟进监督,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系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整体设计、系统规划、跟进监督,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战略。2013年底,党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这一指导性文件的显著特点,就是系统反腐,强调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系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总的工作原则上,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密切配合,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在具体工作部署上,强调围绕“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个总目标,既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又做好预防腐败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又坚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廉洁从政思想基础,又严明党的纪律,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既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又发挥执纪执法专门机关的作用,加强巡视工作,强化监督;既做好国内的反腐倡廉建设,又注重做好国际追逃工作,不使外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这一切清楚地表明,党中央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因而特别强调“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只有坚持整体设计、系统规划,才能保证宏观指导正确,避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做到“纲举目张”,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

整体设计、系统规划、跟进监督,是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全国形成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但巡视情况表明,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存在。透过巡视发现的问题,我们能够进一步看到:第一,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不可能靠短期的高压态势就能够解决。第二,反腐败斗争是复杂的。腐败行为有“公开”也有“私下”,有“直接”也有“间接”,有“现货”也有“期权”,有权钱交易也有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不可能只用某一种或几种反腐败方法就能够有效解决。第三,反腐败斗争是艰巨的。其中有不同思想、观念、文化的交锋,有新旧体制、机制、制度的碰撞,更有各种不同利益的纠结与博弈,不可能仅靠温情和说教来解决。所以,只能运用系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通过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从治标与治本、惩治和预防两个方面作出努力。这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构建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

对于反腐败来说,态度问题、决心问题、勇气问题,历来至关重要。尤其当腐败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的时候,执政党的态度、决心、勇气如何,往往成为决定反腐败斗争胜负的关键。有鉴于此,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败。这样的态度、决心、勇气,不仅要体现在查办腐败案件上,更要体现在系统反腐长效机制的建立上。

政治领域,重在建立健全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在反腐败的系统工程中,防止权力滥用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并突出强调“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此,确立了“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与“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两条实现途径。建立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一是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强化权力的有效制约。二是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委反腐败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巡视监督。纪委派驻监督要对党和国家机关全覆盖,巡视监督要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三是强化公开。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对每个具体问题都要分清党委负什么责任、有关部门负什么责任、纪委负什么责任,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经济领域,重在建立健全防治违法和违背商业道德行为的有效机制。一般地说,腐败总是同经济利益紧密相连的。在我国,构建反腐败大系统,必须建立健全防治违法和违背商业道德行为的有效机制。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市场运行规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综合运用宣传、教育、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树立重契约、重信用、重法治、重廉洁的价值观。三是统一执法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清廉的市场经济秩序。四是从制度上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并退出微观经济领域,使党政领导干部不能插手具体的经济活动。

文化领域,重在建立健全崇廉鄙贪的有效机制。首先,要健全廉政文化教育机制,打牢教育的基础。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进一步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影响面、教育面,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其次,要建立健全廉洁与腐败的社会评价机制。再次,要建立健全崇廉鄙贪的奖惩机制。总之,要通过各种机制、办法,使廉洁的干部得到社会承认,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组织的信任,使腐败的人只能受到社会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

社会领域,重在建立健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拓宽和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又鼓励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鞭笞腐败和警示教育的双重功能。建立健全定期协商和评议制度,凡是与群众有直接服务关系的领导机关和干部,都要同服务对象定期见面,直接听取群众评议,包括对廉洁自律情况的评议。只要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充分发动起来,并以有效机制保持下去,系统反腐就有了不竭动力,防治腐败就有了根本保证。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