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问政”让官员平时笑的场面不复存在。在问政现场,当看到暗访视频播出,有干部汗都流出来了。说明什么?说明有的干部平时工作没做好,怕被查出事儿来。这样的广场问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针对他们而设置的,“广场问政”让他们的言行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们感觉到日子不再好混,所以会惊出一身冷汗。实际工作中,总有少数官员,平时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忙的内容却偏离了轨道,迷失了方向。这种官员平时忙的是私下里请客送礼、酒桌上觥筹交错、与企业老板称兄道弟、互惠互利,哪一件事做的时候不是满脸堆笑?试想,如果这种官员切实用心履职、践行承诺,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去,为群众疾苦操劳,他平时又怎么会笑得出来。要是真这么做,能够让他高兴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广场问政”的初衷就是让官员切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让干部拿出务实行动,积极将工作做好,平时少笑点,多绞尽脑汁为群众办实事。
“广场问政”也让官员现场哭的场面不复存在。据称,商南县疾控中心主任华中央的免职决定是“广场问政”进行期间,商南县委紧急召开常委会作出的,华中央当场落泪。对于这个决定,商南县金丝峡镇参会的基层村干部都说“好,好,这样好”。相反,镇上的干部则远没有这么兴奋,甚至有人觉得这是不是太“无情”了。“广场问政”,并不单单是让官员心生害怕,战战兢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官员与群众更加紧密联系,当面回答群众的问题,通过问政促使官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老百姓的提问往往很尖锐,这些尖锐的问题让一些官员如坐针毡,如临深渊。这无形中就给干部工作带来压力,反而有利于领导干部更好地改进工作。如此说来,“广场问政”实则是在保护干部,不让干部因为没有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而在现场留下悔恨的泪水。
商南县“广场问政”起到了震慑作用,同样也起到了很好的官民互动效果,让官员把压力转化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动力,对于增强干部公仆意识、促进干部健康成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作用,应该鼓励这种尝试更多更好的开展下去。
“广场问政”是治疗腐败的一剂猛药
“广场问政”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从参与人数可见一斑。平日里老百姓经常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与领导直接对话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有些诉求难以及时反映。而“广场问政”为公众监督政务工作、表达自己诉求打开一扇窗,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平台。领导干部当场回答、承诺、道歉,甚至当场被免职,都是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的手段。“广场问政”一场场搞下来,力度越高越大,表明这并不是走形式,而是真刀真枪、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解决问题。
“广场问政”让官员手心后背“直冒汗”。究其原因,有的是“考官”提问太凌厉、太辛辣所致;有的是面对群众情绪紧张的表现;有的是为曝光的问题感到惭愧内疚的结果……在“广场问政”的压力之下,官员们真切地感受和意识到了自己和本部门、本单位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避免以后再“冒汗”,必然会反思自己冒汗的原因,积极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商南县委县政府开展的“三找三看”活动以“找官僚主义、找效能低下、找责任缺失,看我担当、看我作为、看我敬业”为主要内容,公开承诺知识其中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个活动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得益彰,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自选动作,可谓成效显著。
“广场问政”有三个好处,第一是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拆掉了‘隔离墙’;第二是面对面提问题,把问题晒在了阳光下;第三是工作搞得好不好,主要看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答不答应。笔者认为,“广场问政”创新了社会管理模式,但是还需避免形式大于内容,只有真正建立常态化机制,对“广场问政”制度进一步细化,相配套的监督、奖罚等制度一并跟上,才能走得更远,发挥好问政于民的作用,必定能有效解决联系群众、执政为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治疗腐败的一剂猛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