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未来20年的情境:区域强国何去何从?

亚洲未来20年的情境:区域强国何去何从?

未来20年的亚洲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预测一些趋势,但有太多的不确知,因此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结果。我会就亚洲未来20年的明显趋势和重大的不稳定因素提出看法。关键的行动方仍然是美国、中国和日本(印度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主要在南亚而不是东亚)。

区域强国何去何从?

先说美国。美国是具支配力的全球强国。二战结束后,它在亚太的实力与影响力是区域安全与稳定的基础,让所有国家可以欣欣向荣。美国一直是个良性与具建设性的强国,这也是它为什么还是受到区域国家欢迎的原因。奥巴马政府向亚洲“重新平衡”反映了美国人的战略观点,即美国向来是也会继续是亚太强国。

然而,作为国际警察的负担让美国付出了代价。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中伤亡的美国士兵超过5万名。很自然的,美国人对战争感到厌倦。他们不愿意卷入新的战争或肩负新的责任,不论是在叙利亚、乌克兰或亚洲。美国的对手意识到这一点,并希望美国已失去推进其利益与捍卫其“红线”的意志力。

美国的经济也经历了艰难的时期。全球金融危机是个重大挫折。危机过去了,但情况还没有回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政治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严重分歧,削弱了美国处理金融危机与其他重大问题的能力。

这些困境让一些人认为美国面临永久性衰退。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美国是个非常有韧性、动力及企业精神的社会。从历史上来看,它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每一次都能重新振作起来。

我相信美国20年后依然会是世界上的主要超级强国。以绝对值来说,中国的GDP大概会赶超美国,但以人均值来说不会。美国还会是全球最先进经济体,在创新、科技及人才上领先。美国武装部队也依然会是世界上最先进和锐不可当的。

尽管美国也需要关注世界其他地方,它在亚洲将继续是重大利益攸关者。美国在亚洲依旧会有重大利益、投资、市场和许多朋友。

这些预测有两个主要的不确定因素。首先是美国人多快可以克服目前不安与退缩的情绪,重拾在世界各地推进美国利益的信心和意志力。其次是美国政治几时可以正常运作。两党的政治人物须齐心合力突破目前的僵局,并为未来达成共识,而非继续受困于党派行为和根本的分歧。我不知道美国人的情绪或政治僵局几时会改变,但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

除了美国,中国也将在区域扮演关键角色。事实上,亚洲接下来20年的最大改变,将是中国实力与影响力的增长。区域国家还在适应这情况。

世界银行预测,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将在今年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与中国的经济与实力相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成为更先进和有力的武装部队。在精密度与攻击范围上,解放军还远不能与美国军力同日而语,但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但中国面对严峻的人口结构挑战。因为其一胎化政策,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达到顶峰并开始萎缩。20年后,中国将有接近3亿老年人(满65岁),几乎是目前的美国总人口。中国可能在变富之前变老。

中国的未来有两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从国内来说,中国是否能够改革其社会来满足新一代的新社会需求和期望;改革其政治以便带来一个能够采取符合其自身利益举措的稳定、前瞻性政府?中国的经济变革造成了深远的社会改变。新一代在城市长大、受过教育、熟悉互联网及敢怒敢言。数以亿计是不时出国的中等收入专业人士。中国必须建设社会制度和安全网来照顾他们。中国也必须改变并让其政治体系能够在这个新社会运作,同时克服严重的现有问题如贪污腐败。

对任何国家来说,这些都是巨大挑战,对中国这个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和经济策略不同,中国在尝试发展可行的社会与政治模式时,没有可以遵循的路线图。中国将经历的变革,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先例可循。中国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从外部来看,中国影响力与实力大增将如何影响它同其他大小国家的关系?中国是否会像许多亚洲国家在二战后接受美国一样,受到欢迎与尊重,承担它应该肩负的国际责任,成为一个巨大但良性的强国,还是会让这些国家以不安与担忧的态度看待?

中国政府面临严峻挑战,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失败。和苏联的情况不同,中国领导人能干、务实,也很清楚工作的艰难。他们认真地想要解决问题。他们知道中国的内部挑战依然是他们的优先考虑。中国人和各层次中国官员都充满了要学习和做得更好的干劲。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