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度过了艰难的20年。
我相信日本20年后还是主要强国,继续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科技上有许多强处。在美日安保同盟框架内,它将继续为区域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面临严峻人口结构挑战。日本的人口正快速老化和萎缩,将在20年后萎缩近1000万,或是两个新加坡的人口。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日本与其邻国,尤其是中国与韩国,是否能对历史取得和解,合力为未来营造双赢局面。当然,这不只是日本的问题,也有赖于其邻居的态度与行动。和解与合作不能单靠一方来达成。
美国、中国和日本的这些趋势将相互影响而构成亚洲的全新战略景观。
一个和平与融合的亚洲
一个情境是亚洲保持和平,国家在和平竞争的同时,携手推进共同利益。美国历经多个总统更替,依然贯彻亚洲“再平衡战略”,并广泛地向区域伸出触角,不仅在安全课题上与亚洲合作,也延续与本区域的贸易、投资、教育以及民间交流。
更强大的中国要发展为守成强国,并遵循国际法律和规范,与其他势力保持建设性关系,并同时为较小的国家提供茁壮成长的空间。中美达成新的妥协,在相互竞争扩大影响力之余,整体关系仍足够牢固,让双方在许多课题上能互相迁就。
日本振兴经济并恢复信心,积极与邻国合作,明确地把战争历史置之脑后,各方建立起互信,在双赢的基础上前进。
稳定的战略环境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我们不太可能看到世贸组织取得任何突破,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届时应已取得显著进展,或已连接起来,让我们更接近落实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更大的经济相互依赖将为所有人提高生活水平并对建设和平区域做出贡献,构成良性循环。
在这个美好的情境里,亚细安成员国能够深化合作和整合,凝聚力更强,并继续在区域合作架构中扮演核心角色,成为强国彼此接触的有效和中立的平台。
一个分裂及浮躁的亚洲
如果事与愿违,我们将面对另一个不那么美好的情境。
对世界的零和观点促使中美关系紧张、两国互相猜疑。继续发酵的东海和南中国海领土与海事纠纷,为中国和邻近国家建立善意和双赢的合作关系投下阴影。
由于一些历史议题悬而未决,又出现主权纠纷和民粹主义,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充满张力。民族主义在许多亚洲国家日益高涨。在一些国家,政治人物为了争取选票,反击外国投资者,他们也放大与邻国的历史恩怨或挑起人民对外国人的敌意。在日本和韩国,战争的历史继续影响人民之间的感情。而在中国,令人惊叹的国家发展所产生的自豪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在经历超过百年屈辱之后,渴望获得应有的全球地位。
这样的战略气候,无可避免地阻碍了经济的整合,届时将出现更多贸易纠纷、货币战争和相互报复的保护主义。这将使国家之间缺乏共存共荣的观念,也将出现更多摩擦与纠纷,而当有问题时,国家更难自我克制。
强国的不和迫使亚细安国家选边站,东南亚将再次成为代理人的战场,正如上世纪60和70年代那样。在这样的情境里,不会有任何赢家。
关键因素
两个情境都可能,至于哪一个应验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中美关系。对中美或其他国家而言,中美关系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正如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所说,两国尽管有摩擦和纷争,却有许多共同利益。双方意识到必须在全球课题上合作,不管是处理朝鲜半岛局势,还是应对气候变化。
另一个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民族主义如何发展。它能否成为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的根源,促进国家之间和平与有益的竞争?抑或会成为一种恶性的民族主义,加剧防御心理和不安全感,并产生敌意和紧张,从而让历史的包袱代代相传?
潜在的导火线
两个情境都假设下来20年没有出现战争,不然的话全盘皆输。没有国家要战争,不过,这不意味着亚洲就不可能有战争。纠纷和摩擦会出现,事件可升温,误判也可导致意外的冲突。
其中一个导火线是针对尖阁诸岛或钓鱼岛及南中国海主权纠纷与海上事件。过去两年里,海上事件、水炮的相互发射和船只相撞,这些纠纷有增无减。
这些都是让人深切担忧的发展。紧张的关系已使冲突方的关系闹僵,并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安宁和信心。如果某个海上事件中,有船只沉没或有人丧命,局势很容易就失控。
另外一个火点是朝鲜半岛。没有人能说接下来20年会发生什么事,很可能维持现状,频频出现铤而走险的现象和不时出现紧张纷争,但希望不引发战争。更糟糕的结果也是可能发生。政权可能突然垮台,就如东德在1989年的遭遇。又或,铤而走险和误判可演变成武装冲突。不过,就算没有战争,无法令朝鲜半岛去核化都会持续构成风险。朝鲜会继续发展其核能力,假以时日将导致区域里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认真检讨它们的核武立场。如果另外一个国家也决定开发核武,这将使整个区域不稳定,导致无法预测和危险的结果。
结语
我并不是在预测会发生什么事,只是形容可能发生什么事。
对亚洲而言,接下来20年将是个历史性的机遇。
我们面对的风险还不小,前路也不会一帆风顺。不过,整体而言,我相信会实现大部分的好结果,避开大部分不好的情境。因为,我有信心美国不会放弃数十年来作为亚太强国的地位;我也对中国抱有希望,相信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能找到继续顺利融入国际体系的途径。
任何国家不论它们的政治和政策的推动力有何不同,最终亚洲的和平与繁荣是我们的共同利益。大小利益相关者都有落实这个愿景的责任。让我们携手抓紧机会,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打造更光明的将来。
(本文是李显龙在5月22日“亚洲未来”国际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