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2005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澳门是一个繁华兴盛的港口,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从16世纪中叶开始,澳门就处于葡萄牙统治之下,直到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历史城区保留着葡萄牙和中国风格的古老街道、住宅、宗教和公共建筑,见证了东西方美学、文化、建筑和技术影响力的交融。城区还保留了一座堡垒和一座中国最古老的灯塔。此城区是在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中西方交流最早且持续沟通的见证。

澳门是一个繁华兴盛的港口,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澳门是一个繁华兴盛的港口,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史变迁

16 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着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东西方建筑的熔炉

澳门历史城区是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

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

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有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里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当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其中著名的玫瑰堂,又名圣多明哥教堂,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城区内的建筑大部分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

责任编辑:白舸,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