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草案称,“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两度称“最”,其意若明,回应的正是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最强烈期待。
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止一次地进入公共视域。当那些有毒有害食品,进入流通环节,造成一些恶劣影响事件;当那些触目惊心的食品生产过程曝光,大倒公众胃口;当那些奇特的化学名称,从盐酸克伦特罗到三聚氰胺,让人们记不尽记,防不胜防,我们称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就并不为过。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表情,甚至成为民众生活痛苦指数的一个表征。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属于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从种养植、生产、流通和消费,有一个相当长的链条,若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因而,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但同时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只有采取最为严厉的处罚,用巨大的成本风险去倒逼各个责任者恪守底线,才会让走偏的责任坚挺起来,食品安全才会避免易粪相食。
食品安全离不开法治,但前提是实现有效的法制——制定一部严苛的专业法,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律的精神体现着治理的态度和手段的刚性,有法必依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立法的善意还得体现到执行上,而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讲,时下并不缺一部好的法律,而是缺如何让法律得到公正执行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如何监督监管者,如何约束执行者,如何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司法的腐败,恐怕不是一部简单的法律修订所能解决。最严处罚制度要“不看广告看疗效”,食品安全法修订不过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欢迎继续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