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最严食品安全法捍卫“舌尖上的安全”(2)

【案例】最严食品安全法捍卫“舌尖上的安全”(2)

服务业贡献多大?

新增企业服务业占2/3

李克强用数据论证“服务业发展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他说,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服务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据有关部门介绍,增速占比达到49%。

在基层调研中,他注意到,各地新增登记注册企业中,服务业的比例高达2/3。“过去一年新增登记注册企业的‘井喷式’增长,主要来自于服务业。”李克强说,“这既反映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更体现出服务业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动力源泉。”

服务业很“虚”?

产品过剩服务供给短缺

“我们的许多产品已经严重过剩了,但服务业的供给还是短缺的。”李克强说。“有一种观点认为,服务业不生产物质,是很‘虚’的产业,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认识。”

李克强用许多鲜活事例说明我国生活性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他强调,一些地区同志对于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还存在某种疑虑,总觉得不能增加GDP,不能推动经济发展;甚至有人觉得,让别人给自己服务,是“向小资产阶级”看齐。

“理发师给你提供服务,在别的地方他也要接受别人为他的服务呀!”李克强说,“这些陈旧的观念必须打破,销售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我们既要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要大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切实得到改善和提高。”

他指着材料中“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条目说:“扩大开放要怎么‘进一步’?表述得还有些抽象,要具体化。”他同时提出,要明确牵头部门,真正拿出几条“干货”。

食品安全

给犯罪分子最严厉处罚

在讨论研究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时,李克强强调,对于侵害公众食品安全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他提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政府出动前所未有的警力,清剿问题奶粉和违法犯罪分子,结果因为当时的法律法规所限,很多违法犯罪分子只付出了很低的成本。

“现在的问题是,侵害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太低!”说到这里,李克强加重了语气,“我们既然决定修法,就要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出发,对那些丧尽天良、蓄意害人的违法犯罪分子,要通过修法,给予他们最严厉的处罚!”

“要让违法犯罪分子承受付不起的代价,”李克强最后说,“让失职、渎职人员受到躲不掉的惩处。”

“最严”《食品安全法》“严”在哪里?

保障食品安全关系每个消费者切身利益。修订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各种有毒食品不断爆出,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屡屡受到惊吓的消费者几乎成了惊弓之鸟,只要有一丁点的风声,就恨不能把自己的嘴巴缝上。消费者如此敏感,反过来也伤害到了食品生产企业。但问题的根本只在于违法成本太低,难以起到真正的惩戒、警示作用。事实一再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企业自律,单靠舆论讨伐,都很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修订草案被称为史上“最严”。“最”在哪里,又“严”在哪里呢?自然体现在“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这一条上。但个人认为,其中最闪亮的亮点并非是针对企业的追责,而是“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这一点。因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所需要的不仅是“严刑峻法”,而需要法律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严格的执行。

在“最严”之前,我们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并非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事实上如果严格按旧规执行,怎么着也够违法企业喝一壶的。违法成本之所以低,被查被罚后可以迅速满血复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涉事企业监管不力、查处不力、惩治不力。

我们知道,一些涉事企业,譬如三聚氢胺事件中涉及的乳品企业,大多是地方上的利税大户,因为利税,因为地方GDP,又往往都是地方政府的保护企业,而所谓的“保护”其实就是事实上的法外企业。平时的监管多流于形式,甚至监管部门根本进不了人家的大门,所有的生产流程和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多依靠企业“自管自查”,即便出了事儿,得到的处罚也多是象征性的。

问责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其实只是明晰了地方政府负责人的职责,只是让他们明白不履职或者渎职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仅这,就完全可以打破他们唯GDP的政绩观,让他们从企业的保护者自觉地迅速地回到监督者的位置上来,而且还会特别上心特别用心特别小心。

不管是地方政府的负责人,还是监管部门的领导,他们可能不大自觉关心百姓的安全,但绝对不可能不十分关心自己头上的乌纱。当他们在最严食品安全法的“威逼”之下,必须把关心自己乌纱与关心食品安全捆绑为一体,地方保护主义便可不攻自破。那时候,监管还可能如从前一样不力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