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被诉之警示

【案例】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被诉之警示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埃及向联合国投诉河北山寨狮身人面像

连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狮身人面像”因与埃及的原版著名景观非常相似而引来各界议论,甚至引起埃及文物部门高度关注,由于施工方未获得埃及方面的许可建造复制品,遭到埃及文物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对此,狮身人面像所在的文创园负责人回应说:“该尊狮身人面像是拍戏用的临时性场景,一次性所用,拍摄完了就拆除改景。”

座落在石家庄的这尊“狮身人面像”身长约80米,身高约30米。这与埃及原版非常相似,被人看作是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埃及,并同时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依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作为缔约国的中国大陆,高仿的狮身人面像已经触犯了国际公约,埃及方面也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投诉。埃及文物部门主席阿里-阿斯法尔说道:“我们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埃及外交部会与中国外交部联系,双方会进行必要的程序解决问题,或者埃及方面起诉中方要求赔偿,或者中方自行将复制品拆除。”他进一步表示,山寨版狮身人面像细节处理方面与原版差距较大,这也会影响到游客对埃及古文物原貌的了解失真,也会直接影响到埃及旅游业以及连带影视产业的收入。

这个山寨版景观吸引了周围众多村民和游客的拍照围观,继而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之后引发了各家媒体的关注。因该场景目前还处于在建状态,并未完全完工,缺乏场景介绍以致网友未能完全了解该场景建造初衷。同时,文创园负责人也解释说:建造这座雕像并非恶意山寨埃及著名建筑,仅仅是剧中的场景而己,我们没有其他用途,也没有收取过参观者任何费用。我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相当敬重,也为此前的误解表示歉意。

“冒牌”狮身人面像让文物“失身”

由于这个复制建造计划并未得到埃及文物部门的允许,违反了国际公约,埃方上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国际程序解决问题。

这个“冒牌”的狮身人面像按照1:1.5的比例建造,高28米,内部用钢筋焊接,外部全部为水泥浇筑、涂色。除了外观与真品大致相同以外,彻头彻尾就是个工业产品。制造方解释说这个狮身人面像是为满足影视拍摄的临时需求,在使用完毕后就会拆除,看似各取所需,未有不妥,实则违反了国际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第6条第3款明确规定:“本公约各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其他缔约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未经允许肆意复制他国文物的手段,这很可能误导妨碍游客对于真文物的认知和了解,也可能间接对埃及旅游及影视制作业带来损失。

长久以来,由于我国对文物复制行为缺乏有力监管,致使文物在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之下就被大量复制。如此行为,不仅仅是对文化本体以及原创者的不尊重,还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这次石家庄复制狮身人面像,再过一些时日某地没准会复制埃菲尔铁塔,长此以往不加约束,全球景观虽然都搬到国内,游客不必为一饱眼福花费太多银两,但如此观看也失去了其原本价值。

任何文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是与周围人文及自然景观紧密联系的有机体。文物本身好复制,但文物背后所凝聚的无形价值,那些非物质文化却难以被仿造,这也就是为何游客需要大费周章,行程万里去看真品的原因。文物是一种载体,游客通过观赏文物收获知识,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加深了解,如此一来,文物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北京的世界公园和深圳的锦绣中华不过是以实景微缩的形式来展现各地的景观风貌,虽然它们的出现替代不了实际景观,却能丰富游客的视野,而石家庄的狮身人面像不仅大幅超出原版高度,在人面像细节部分处理上也与原版存在较大出入,这样的景观无疑是“反面教材”,并不能给观者带来正向、有益的影响。

总之,文物复制并非一项单纯的手工技艺,“做的像”只是衡量这件复制文物价值的参照标准之一。当下国内的文物复制,多停留在“做的像”这个层面上,甚至有些复制连这个层面都难以达到。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用于何种领域,保持对于文物本体的尊重,以及对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敬畏,这是进行文物复制最根本的前提。当然,如果这种行为不受法律许可,还私自用于商业目的,或是满足某些群体的“炫富”之心,这便是罪加一等,不可饶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