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绝非个别,当今中国盲目照抄照搬国外著名建筑的例子不胜枚举,大有泛滥之势。这一次,石家庄山寨的狮身人面像,让人家投诉到了联合国,这对于近年来流行的“山寨热”,无疑是一种警醒。
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除了承载艺术之外,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作为文明古国,需要兼容并包,汲取外来建筑设计的精华,但绝非简单模仿和抄袭。照搬照抄的仿造,说到底就是无知,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而且还能窒息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让华夏大地上盛开不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当下,一些城市“千城一面”,地域性历史文化特色尽失,其实就是建筑设计与建设相互一味模仿而酿成的恶果。
拿石家庄的狮身人面像来说,属于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创意园区,那么我们想问问仿冒世界知名的历史文物,是不是就叫做“文化创意”?即便这个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影视拍摄,也反映出了园区和剧组法律意识的缺乏。正如埃及文物部门主席阿里所说,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建造复制品,都侵犯了文物所在国主权,触犯了相关的国际公约。
从事影视创作,最需要的也是创意与灵感,而不是“高大上”的布景,更不是《无极》剧组污染香格里拉环境的那种毫无章法。作为“文化创意园区”或者城市的规划者,每一个景观建筑都应该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反映城市的历史,与周围的环境形成有机整体,而不应该像“邯郸学步”那样,为了粗糙的山寨作品,而导致了自身特色文脉和文化标识的逐渐消失。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建筑领域,从山寨手机、山寨汽车,到山寨的名牌服饰,“山寨”甚至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还有人狡辩说山寨精神就是自由精神,是服务大众的民族精神,是藐视垄断的挑战精神……可实质上,山寨只是一种缺乏创意的恶搞,这种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违反了基本的法律和商业规则,其盛行只能展示出流行性的“创造性匮乏症”。
如今,埃及文物部门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对河北石家庄而言,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赔偿要么拆除。最重要的,我们应认识并且反思,拆狮身人面像易,撼山寨文化难,要杜绝山寨文化继续滋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