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一揽子”式多轮推进
解放新论:简政放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突破口在哪里?
贾康: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简政放权必须更加注意和特别强调配套联动。实质性的制度建设没有配套改革是做不出来的,因为容易做的改革事项已经做完,现在任何一项改革任务都要触及已经犬牙交错的既得利益,因此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更高的智慧,做好改革的顶层规划和配套设计,在全面协调推进中义无反顾地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这一顶层设计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完全一致的。“五位一体”同时也意味着新一轮改革不是单兵突进的过程,而是一个整体推进、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当然,支撑改革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采取“毕其功于一役”、一步到位的方式,这里面必须有对于优先顺序的周密考虑和审慎合理的设计把握。我们要从最紧迫的问题入手,聚焦于化解束缚生产力的关键性掣肘因素,同时还要从可行性考量,在渐进改革“路径依赖”下选出那些最有可能优先触动、而且关联性较强并在改动后不致形成未来障碍的事项先改革。也就是说,在“五位一体”的顶层设计之下,可以安排“最小一揽子”式、多轮推进的配套改革,比如在推进财税改革中构建地方税体系等,需要以多轮推进,一步一步接近和最终实现比较理想的目标。
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不是当配角
解放新论:说到简政放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是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吗?怎样理解改革中的“加减”?
贾康:减少行政审批是简政放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将其作为简政放权的“头炮”,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审批事项的确过多,企业和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但是,政府简政放权其实不是一味只做减法,有的地方还要做加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明确的表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少人在解读这句话时,往往偏重前半句话,忽略了后半句话。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二者是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总体而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能理解为决定一切;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亦不能理解为处处当配角,在维护公平正义、扶助弱势群体、优化理性的供给管理等方面,政府还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所以,简政放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简单地削弱政府的权力,而在于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把企业“生与死”的决定权放给市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晰政府的监管责任,市场必须是公平竞争的——由于这种公平不是天然具备,所以在市场失灵或者容易产生垄断等负效应的领域,政府要及时介入和补位。形象而具体地说,就是应在法治化的框架下,对市场主体实行“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则要实行“正面清单”即“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无论是“加”还是“减”,最终要落到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总体效率、改善民生上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