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清理公众账号,保持朋友圈的纯洁性(2)

【案例】清理公众账号,保持朋友圈的纯洁性(2)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此次由国家三大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平台等公众信息发布服务环节,特别是具有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公众账号,将把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色情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并且,对不认真履行管理责任的各大运营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严格把好公众平台入口关,重点发展公众平台的商务服务功能。还将对已有的公众账号作一次全面清理,各大微信等运营商将加强朋友圈内容审核管理,关闭通过朋友圈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账号,规范“附近的人”等有关功能,完善技术手段,提高打击淫秽色情信息能力,关闭借此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账号。此外,将要求各大运营商对公众账号实行动态分级管理,确保公众平台舆论生态出现好转。

在这一行动开始后,立刻得到了各大微信运营商的公开声明支持,包括腾讯微信、中国电信易信、阿里巴巴来往、陌陌科技陌陌、小米米聊、新浪微米以及光明网时光谱等七家联合发表声明倡议:遵守法律法规,不为恶意公众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坚持正确导向,畅通网民意见反馈和举报等渠道;履行社会责任,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移动即时通信公众平台进行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黑市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辟谣机制,及时澄清谣言;提倡公平守信,反对恶性竞争等。

也就是说,国家三大部门的治理措施出台后,立刻获得了微信主要运营商的支持与声援,并通过发布联合声明倡议来约束彼此遵守有关规定,这无疑将大幅减少有关部门的治理难度。但是,治理的对象重点是那些不法微信应用者,许多微信公众帐号被一些营销公司用作营销、推广盈利的工具,从而造成朋友圈营销信息泛滥、营销内容刷屏等现象,给用户带来困扰。更重要的是,有些微信公众帐号参与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色情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渗透破坏活动提供了便利,事实上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绝不能使之成为网络监管的盲区。所以,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有效监管,听任他们继续无视科学规律和国家法律,滥用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那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这次专项治理行动要求除了各大微信运营商自我监管和技术约束之外,各大微信公众帐号的自觉遵纪守法同样重要。作为互联网规范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效治理微信公众账号可以还即时通讯工具一个晴朗的天,让广大微信用户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其所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便利。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治理微信公众用户,对普通网民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面对纷繁的即时通讯所带来的海量网络信息,每个网民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信谣不传谣,不盲目不伙从,坚决抵制一切网络不良因素,敢于同不良信息作斗争,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与稳定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依法治理微信已成为共识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即时移动通讯软件近年来迅速普及,目前用户已突破8亿,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成为广大网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也有它的优点和缺陷,微信某种程度的失控逐渐显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微信等移动社交应用缩短了交友的距离,但同时也促成诈骗等犯罪的增多。微信几乎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为犯罪和恶意传播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一些人借助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平台向公众发布不良或违法信息,严重破坏网络传播秩序并危害公共利益,引起网民的不满。

随着微信用户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用户活跃度的快速提升,许多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者希望通过朋友圈分享来提升内容或商品信息的传播,造成朋友圈营销信息泛滥、营销内容刷屏等现象,给用户带来困扰。不管是伪科学命题,还是无中生有的寻人启事,都说得有鼻子有眼,难辨真伪。目前在移动社交软件平台上发生的犯罪案例,有一些是与传统的短信和电话类通讯手段相同的诈骗犯罪,另一些则是利用新通讯方式的特点进行诈骗,甚至近来出现的枪杀、爆炸、砍杀、冲撞等暴恐事件,也与疏于对微信的监控有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