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边疆 (2)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边疆 (2)

中国无须对利益边疆说“不”

利益边疆概念在介绍西方边疆理论的论著中出现以后,在国内学术界并没有立即产生影响,更鲜有学者用它来描述或界定中国的边疆。利益边疆概念在国内的正面使用,首先出现在军队专家学者的论述中。近年来,《解放军报》陆续发表了一些阐述中国利益边疆的文章和言论,从而使利益边疆的概念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益边疆概念仍然未被学界广泛接受。研究边疆问题的学者,总体上对利益边疆的概念、思维和理论持否定和拒斥的态度。一些专家甚至拒绝谈论中国的利益边疆。有的报刊还刊文指出,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要“慎言利益边疆”。

诚然,中国学术界尤其是研究边疆问题的学者,对利益边疆采取怀疑、否定乃至拒斥的态度,也并非对西方思想或观点的盲目排斥。对此现象进行冷静的分析就会发现,中国学者持这样的态度不仅是有原因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利益边疆概念的形成和使用,与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具有相当大的关系。在两极对立的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手段来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并挤压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空间,而苏联则大搞“社会主义新边疆”,通过压低或模糊阵营内各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地位来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两极对立格局因为苏联的解体而瓦解以后,美国不仅乘势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并不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且开始使用“利益边疆”来界定自己的利益范围。因此,利益边疆概念在西方国家使用伊始,就难免会使人联想到大国争霸甚至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代的利益范围概念,并对其心存疑虑。

其次,利益边疆的概念和思维,与中国传统的边疆观念之间的差距或反差过于巨大。中国自秦汉之际开始界定边疆并形成边疆观以来,中国一直是以中央政权所在地为核心来界定边疆的,将边疆视为围绕国家核心区的外围区域,并且赋予边疆以深厚的文化和道德涵义。在这样一种由内而外地划定边疆并将边疆置于道德差序等级之末端的观念中,边疆是从属于和服从于核心区的,而且常常被视为“民族地区”。这样的观念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根深蒂固。对于这样的边疆认知来说,利益边疆因其不符合传统的边疆的定义而与之格格不入,所以,遭到拒斥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说中国学界对利益边疆的拒斥态度情有可原,只是说,这一态度的形成是有某种“根据”的,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态度应得到肯定。在利益边疆的概念和思维流行多年,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付诸实践进而对世界格局构成深刻影响的情况下,中国无须对利益边疆说“不”。相反,中国必须以务实的态度来对待利益边疆,既要用利益边疆概念和理论来描述和界定自己的海外利益区域,更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利益边疆。一味地批判和拒斥利益边疆,并不能使自己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独善其身”,反而会自缚手脚并错失历史提供的难得机遇。

首先,利益边疆的概念和思维已经广泛运用于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中。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随着全球化的全面深化,国家间的利益交融日渐拓展和深化。一个国家排斥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交融而单独谋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已经不可能。可是,国家间的竞争并不因这样的国家间利益交融而有所减弱。恰恰相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家间的竞争不仅向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全面拓展,而且变得越来越深入,从而使今天的国家间竞争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在这样一种复杂的交融和竞争加剧同时并存的环境下,将利益边疆的概念和思维运用于国家战略,运用国家力量去维护自己的海外利益乃至于全球利益,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采纳。诚然,在相关国家的国家理论和疆域理论或边疆理论中,利益边疆的论述并不突出。然而,观察相关国家的地缘政治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全球战略乃至太空战略,都会看到利益边疆的内涵。这一点在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国家战略中,都有突出的体现。不仅大国、强国如此,就连越南、菲律宾这样的蕞尔小国也在试图构建自己的利益边疆。这样的事实表明,利益边疆不再浮于水面上,也不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沉入了水下、渗透在相关国家的国家战略中并通过国家战略而发挥作用,进而影响国家间的竞争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没有任何理由拒斥利益边疆。

其次,中国也需要构建自己的利益边疆。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大大超越于领土范围而遍布全球的情况下,用“利益边疆”概念来描述和界定自己的海外利益聚集区域,已经成为不二之选。而且,中国也需要通过利益边疆的构建来维护国家的海外利益。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