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最怨”问题上改作风

在“群众最怨”问题上改作风

摘要:压缩“三公”经费205万元,帮助群众修复213个水池,新建5.2公里水渠,让群众在机关厉行节约中受益。清退县级及以上单位抽调的乡镇机关工作人员51人,增加村(社区)“三职”干部报酬,推行民事代办、周末轮班、集中办理、预约服务等方式,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云南省大姚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通过实施“六民”行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察民情,夯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党员干部深入开展“驻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具体问题,并找准症结所在,顺应群众期待,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共走访村组1529个,入户听取意见67532户,帮扶困难群众5054人、弱势群体1442人,兑现为民服务承诺1967条,解决实际困难929件。

畅民意,改进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对照党章、廉政准则、改进作风要求、群众期盼、先进典型,通过自己找、群众评、上级点的方式查找“四风”问题,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党员干部存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以解决问题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县委活动办实行承诺挂账、办理销号、整改公示,5次召开民情交办督办会议,交办民情事项205件,已办结77件,让人民群众看到活动带来的新作风、新气象、新面貌。

聚民智,搭建群众参与发展的平台。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激发群众首创精神,把群众的智慧吸收到相关政策的制定中来,增强群众“当家做主”的使命感。网民通过“通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网络服务群众平台建言献策582条,反映问题570个。

惠民生,务实实现群众利益的举措。实施1.2万人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实施100公里通村路面硬化工程;实施1710户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292套保障性住房;实现城乡低保4万人,集中供养“五保”800人;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等。通过一系列看得到的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饮水难、住房难、出行难、增收难等“七难”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

保民安,创新维护群众权益的社会治理模式。开展“平安县”创建,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谋思路、找出路,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于历史欠账的信访问题,县财政安排100万元信访积案化解专项经费,按照县、乡镇、村(社区)分级负责的原则,整合3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共接待信访人员1475人,化解矛盾纠纷567个,42件信访积案得到化解。

暖民心,健全完善做好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行总结报告制度暂行办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暂行办法》等制度,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以真抓实干的行动获取信任,以求真务实的成效赢得民心,使心系群众成为常态。压缩“三公”经费205万元,帮助群众修复213个水池,新建5.2公里水渠,让群众在机关厉行节约中受益。清退县级及以上单位抽调的乡镇机关工作人员51人,增加村(社区)“三职”干部报酬,推行民事代办、周末轮班、集中办理、预约服务等方式,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