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要体现价值引导
就内容而言,文化产业所负载的内容应是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以加工复制等社会化生产为大众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要体现价值引导,其核心是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即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国际文化保护公约》,其中对文化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保护,实质保护的是文化产业,并非所谓抽象的文化或者文化的原生态,其意是说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哪怕是最小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但前提是必须把民族文化变成文化产品(服务),有了产品才能进入市场,才会有版权,才会受到相关《公约》的保护。譬如,迪斯尼版的《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配置的都是中国文化资源和文化符号,受到保护的是作为动画片的《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而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素材和本土化的文化符号。正是美国的文化产品不仅在中国市场赚得钵满盆溢,还侵蚀、扭曲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诉求的阐释与理解,这不是在民族文化阐释权上的话语权争夺吗?
此外,作为产业群的文化产业也有别于文化活动(尤其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系列节庆、庆典、晚会活动),文化产业要有自己的产业链和可赢利的商业模式,它不是文化加产业,或者简单地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须知,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产业方式运作,但灵魂是文化。没有文化,何谈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必须尊重文化的发展规律
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必须尊重文化的发展规律,即尊重文化及其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大众文化消费的多层次性。不论是主流文化还是各种亚文化,各种文化形态都有其细分市场,只有在均等机遇发展的相互竞争中,才能激发文化的活力、市场的活跃,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建立良好的文化秩序和有机的文化生态,从而形成文化发展繁荣的格局。
其次,要遵循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即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制造业,在其成熟阶段只剩下几家大企业即可,而市场的集中度和产业的成熟则是由大量中小企业支撑的,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是集约化基础上的集群化,而不是市场分割和垄断基础上的集团化,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再次,要尊重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要遵从内容为王和价值引导的发展规律,因此,必须在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提升内容产业的比重,以附加值的提升占据产业的高端。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发展壮大主流文化,在全球化舞台上传播、建构现代中国形象,深化与国际主流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消除摩擦、减少误解,赢得最大范围的文化认同。
作为最先进生产力的表征之一,真正发育良好成熟的文化产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是技术创新支撑下的创意密集型产业,因此,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