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已达47项,位列全球第二。 申遗成功,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大家都知道,文化遗产,保护比申报更加重要。中国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理性开发?为何申遗成功只是开始?如何让中国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首都专家微博群、宣讲家网站共同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春河做客微访谈。
遗产的文化价值是第一位
对于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张春河教授认为,它来自于遗产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第一位,起主导作用,经济价值是派生的,居于第二位。因此,文化遗产的利用,应当以文化价值为导向,实行产业化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文化遗产产业化还要走链条化发展之路。
“不开发利用是一种浪费”,持这种观点的多是地方政府领导、经济部门、旅游行业、房地产商和当地居民;也有人认为遗产的开发利用对遗产本身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文化艺术界、规划行业和文物部门的专家相对较多地持此类观点。
这样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开发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张教授认为,保护遗产,“让民众参与是关键。有两个途径,一是加强保护宣传,二是使其成为开发主体的一部分,而要做到这两条,法律和组织保证是关键。”
最后,对于“申遗”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张教授认为,“申报世界遗产是国际保护的最理想状态,一旦申报成功,就获得国际性的地位,得到国际保护,对所在地的国际形象的提升、经济文化的振兴、民族自豪感的增强、中外旅游者的吸引等,其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在有效保护基础上才能考虑创造。”
问答精选:
1.贝儿倍儿:张教授您好!您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该从身边的哪些方面做起,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贡献呢?您最想呼吁大众做些什么来一起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答: 应该强化社会化管理。
2.房龙网王群:中国文化遗产究竟应该如何保护和开发呢?怎么把这种历史性的文化性的遗产进行有效传播?
答: 让保护遗产的理念与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而不仅仅是个别人商业化利益化的手段。
3.Veronica彤:请问张春河教授,当前政治经济环境下,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如何把握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呢?
答:遗产的经济价值源于它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第一位,起主导作用,经济价值是派生的,居于第二位。因此,文化遗产的利用,应当以文化价值为导向,实行产业化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文化遗产产业化还要走链条化发展之路。
4.火箭斯科拉:张教授,如何看待周边国家,譬如韩国与我过竞争申请一些文化遗产,比如端午节,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 确实共享的可以考虑联合申请,像这次的丝绸之路。
5.孙煦很喜庆:老师,运河开发各地程度不一,质量相差很多,怎样进行跨地区整合?
答:跨区域整合,需要跨区域的顶层设计与领导,可考虑类似京津冀一体的工作思路。
6.失眠船长:请问在现阶段普通民众中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的、错误的却被广泛流传观念么?
答:不开发利用是一种浪费,持这种观点的多是地方政府领导、经济部门、旅游行业、房地产商和当地居民;也有的认为遗产的开发利用对遗产本身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文化艺术界、规划行业和文物部门的专家相对较多地持此类观点。
7.蜡笔丢了小新1234:老师您好,1·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在申遗方面加强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具体的保护措施加强落地执行?毕竟大部分文化遗产还不是中国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 目前正在试行的垂直管理制度,有可能是解决方法之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