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问题的特点
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与群众的关系面临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对待人民群众与权力金钱的关系展开的。
一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众所周知,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然而,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途径和手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是目的,而且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要发展生产力必须首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正是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在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是执政为民,还是以权谋私,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对每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严峻的考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使广大群众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且使他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在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应当承认,我们党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愧为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有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执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双重考验,抗拒不住金钱美色等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有的甚至违法乱纪,大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沦为腐化变质分子。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以权谋私是导致脱离群众和引起群众不满的最大问题,也是党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危险。现在贪污腐败这个毒瘤正在侵害着党的健康的机体,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解决这个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是联系群众,还是官僚主义。从根本上来说,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他们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群众与他们之间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但是由于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处在各级领导岗位,手中掌握着国家的各种权力,他们与一般群众之间的关系又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发达,民主政治制度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许多党员干部看到和感受到的往往是后面这样一种关系,甚至把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完全等同于旧社会的官民关系,于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就不知不觉地滋长和泛滥起来。他们把当干部视为做官,高踞于人民群众之上,以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其结果必然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党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决不可掉以轻心。
四是艰苦奋斗,还是享乐主义。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处境十分艰险,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广大党员始终保持着顽强的革命斗志,过惯了十分艰苦的生活。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形成了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党能够团结广大群众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部分党员干部中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日益发展起来。有的党员干部丢掉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国家财产挥霍浪费,利用公款吃喝玩乐;有的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把追求享乐作为人生目的;有的党员干部由于生活腐化堕落,不顾党纪国法,贪污受贿,沦为蜕化变质分子。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损害党的形象,败坏党的声望,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是新时期使党有可能脱离群众的巨大危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共产党人并不否认人们合理的物质利益和正当的生活享受。中国共产党所奋斗的一切,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和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把追求个人享乐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则与党的奋斗目标是不相符的。而为了满足个人享乐的需要,肆意挥霍浪费人民财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则更是与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完全背道而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