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途径方法的特点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当时从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有许多仍然保持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的,但也有一些做法,如大搞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和群众性的阶级斗争,显然已经过时了。随着党的地位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党的工作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创造和发展群众路线的新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解决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经验和做法,最重要的创新和做法有两条:一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增强他们坚持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二是进行群众路线方面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提供根本保障。
要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首先必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坚持群众路线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现在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继承过去进行党员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员教育活动的创新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做法。例如,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从党中央最高层领导做起,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带头与党章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又如,实行开放式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向群众公开,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会议,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如,把过组织生活会作为党员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这次教育活动的主题在会上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再如,由上级机关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派出督导组,负责监督检查活动开展情况,以防止教育活动走过场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方法上的与时俱进。
要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这种做法体现了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原因就在于,重视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总结建国以后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得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过去发生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①他还说:“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②所以要从全局上根本上解决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必须重视制度建设。我们要通过制度和法制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抑制各种影响党群和干群关系的行为,惩治一切损害和破坏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现象。也正因为如此,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制度建设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提出要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已有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长期坚持,抓好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要抓紧修订完善。而且明确提出,要注重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并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等多种制度和机制,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注释:
①②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 333, 33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