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EMBA招生官员遇冷背后之反思(3)

【案例】EMBA招生官员遇冷背后之反思(3)

百姓为何乐见EMBA招生遇冷

按照常理来说,一些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本着好学上进的精神,去各高校开办的EMBA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学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或者是为国企创造更多的效益,作为老百姓应该表示肯定与欢迎才是。但事实恰恰相反,在今年各高校EMBA班招生遇冷,尤其是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报名人数下降的情况下,网友非但没有感到担心,反而纷纷“点赞”。

网友们这种“反常表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高校开办的这些EMBA班培训价格不菲,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而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基本都是公款埋单,老百姓自然不待见;二是多数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来报名学习的根本目的也不是提高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而只是为个人找关系、拼人脉、融入特定小圈子,以便日后的仕途发展。

因此,并不是百姓反对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去读书深造,而是对于大多数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来说,花了纳税人几十万、上百万的真金白银去读各种EMBA班,但不管是主观目的还是客观效果,都和老百姓关系不大,只是为了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老百姓愿意他们去“读书深造”?

说到底,我们不反对官员高管求知上进多读书,但我们反对他们为了个人目的却花纳税人的钱读书,反对他们把读书的机会变成了官商勾结的机会。

EMBA招生遇冷背后的反思

对于很多人来说,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就意味着“高端大气上档次”:有银子、有路子、有法子。因为在这里参加学习的,不是腰缠万贯、财大气粗的商界巨子,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精英。就是因为这个“圈子”,即便是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学费,也无法阻挡企业家和官员趋之若鹜的脚步。

从这个意义上说,EMBA就是一场为高端人士量身定制的“相亲舞会”。官场与商界巨头大腕们在脉脉的温情中,搭建利益平台,实现利益输送。

在这种背景下,也就无怪民众对于EMBA要另眼相看,甚至恨不得处之而后外,今年年初,就有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禁止官员就读EMBA:如果不是巨额利益的驱使,这些商人肯舍得去学习?行政官员肯定不会自己出钱去读书,那么,高额的学费最终说到底还是转嫁到纳税人的头上。

如果说政协议案折射的是民间对EMBA看法的转变,那么,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严格执行,则给了EMBA致命的一击:鉴于中央严厉的规定和严肃的态度,没有几个官员敢作这只“出头鸟”;官员的缺位,导致利益链条的断裂,企业家们自然也就趁势而退。

更重要的是,紧随“八项规定”之后,“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将从根本上约束和规范政府权力的运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长”的作用会相对弱化。权力寻租的空间在变小,钱权交易的几率在降低,导致了EMBA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作用,自然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

权力只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清除寻租的空间,避免滋生腐败。因此,EMBA的遇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权力规范化运行后,国家和社会转型的一个积极信号。

EMBA招生难,苦了官员甜了百姓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无论官员还是草根百姓,都应当重视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只是这学习的方式不求整齐划一,或自学,或到正规院校系统学习……不过,有一点应当明确,即学习的费用应当由个人承担,若由公款报销,无疑是让纳税人埋单,化公为私,不仅不公平,而且有贪腐之嫌。从这个角度看,现在高校EMBA招生困难,倒是值得点赞的好事,它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且已见成效的一个侧影。

毋庸讳言,先前官员读硕、读博包括EMBA、MBA,不用自己掏银子,一律公款埋单,在学历崇拜的语境下,官员读硕、读博为官场升迁加分。一些官员读研还要为自己找人脉、拉关系,甚至官商勾结,其目的不言而喻。读研有这么多好处,于是,官员读硕、读博趋之若鹜,打破头也要弄个硕士帽、博士帽戴戴,权力腐败与高校腐败沆瀣一气。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