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官行骗频现是“媚官”思想作祟
骗子手段并不高明,而在于人们的“媚官”思想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正是人们思想上“官员万能”的媚官思想,为假官提供了生存土壤,催生了如此多的假官。
试想,如果没有腐败,就没有官员手中的特权;如果官员手中没有特权,人们就不会想去巴结官员;如果官员秉公办事,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巴结官员。可见,真官员都没有必要巴结,假官又怎么会有市场?
要遏制假官行骗频现现象,拔除“假官”这颗“毒瘤”,我们务必铲除腐败,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首先,要铲除假官生存土壤:一要让人们从思想上破除“官员万能”的盲目心态,克服媚官媚权思想;二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严厉打击收了好处乱办事的人和事,让人们真正认识和感受到“合法的事不找关系能办好,不合法的事找关系也办不好”;三要公开透明,加强监督。其次,要加大对催生假官和对假官行骗的打击力度:一要严厉打击那些为假官制造“行头”的制假者,如,出售武警的衣裤、特警标识等地摊假货高档行头,雕刻假印章、印制假证书摊点;二要严厉查处那些与假官搞在一起的真官,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决不能让这样的真官游离与法纪之外;三要加大对假官行骗案件的查办力度,公检法等部门要抽调精兵强将查处假官行骗案件,不给假官行骗之机,做到露头就打。
整治假官泛滥,先管掮客横行
当今时代,信息高度发达,资讯爆炸式传播。说实话,“联合国军事委员会”、安排就业这等老掉牙的桥段,哪个人不是听得耳朵长茧子?又有哪个人不掌握几套“防骗技巧”?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假官们”仅仅在地摊上买个章,ps几张高大上的照片,在朋友圈里嘚瑟一下,就能骗得风生水起。为何会有这么多人“愿者上钩”,甘愿上当受骗呢?是骗术太逼真,还是群众太天真,亦或是另有蹊跷呢?
诚然,与许多走“情感流”、“获奖局”的诈骗不同,假官行骗比较高端,而且在技术上不断升级。譬如,“红头文件”、印章的仿真度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通过后天修炼,假官们可以把方针政策、人事关系,讲的头头是道,颇具领导范;引入更多的“捧哏”,让骗局更逼真、更自然,令被骗者更入境。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假官骗术再高明,也不可能不留痕迹。比如,以冒充军官设局,表面看滴水不漏,可有几个军官天天无所事事,在社会上混?稍用理性思考,就能解开行骗的面纱。可为什么偏偏有人不理性呢?这里面固然有与官员攀附的虚荣心作怪,有“官员万能”情节的驱动。但更主要的是,有人得过“甜头”。想想看,倘若是托“假官”办事,“办一起砸一起,办一次上当一次”,还会有人前赴后继的上当受骗么?
事实上,假官、掮客真假难辨,才是假官泛滥的现实“温床”。试想,有一天行骗江湖中,只有假官,没有掮客,还会有人上当受骗么?因此,总结一些防骗技巧固然有效,但不是治本之策。要整治假官泛滥,必须先管住掮客横行。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关方面,还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掮客滋生的土壤消失了,假官自然也会随之消声灭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