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穆鲁山国家公园(2)

世界自然遗产——穆鲁山国家公园(2)

世界之最的“地下迷宫”

穆鲁山国家公园拥有非常广大的地下岩洞系列,由30多个石灰岩洞所组成。它们相互通连形成一个至少长达295多公里的岩洞系统,地质学家堪称这是“地下迷宫”。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和石笋,有如鬼斧神工,仿佛是艺术大师们不辞劳苦“飞檐走壁”铸造成的竞技场。因此在这原本极为有限的石灰岩表面上创造了诸多亚洲和世界喀斯特景观方面的第一。

亚洲最长:清水洞,因其洞中近乎纯净见底的地下河水而得名。清水洞目前全长151公里被认为是亚洲最长的洞窟和地下水系统。洞前的一潭碧水,洞前有一潭碧水,据说在潭中游泳一次可以年轻十年。碧绿的潭水配上那些当地特有的长尾船,看起来就如油画一般,很有味道。如果够幸运,可以在这里看到布洛克舞大蝴蝶,这些长着浅青色翅膀的小精灵们会在林中翩翩起舞,那景象着实令人着迷。洞内的景观也同样让人惊叹不已,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群和色彩斑斓的珊瑚石礁也让人啧啧称奇,在灯光的效果下更加显得美丽壮观。

最久远的喀斯特:尼亚洞,偌大的尼亚洞据说常年栖息着500万只金丝燕和蝙蝠。前来此地的游客,多半是为慕名尼亚洞而来。自1958年开始,尼亚洞的主洞宽250米,高60米,一眼望去洞身“高、大、深”让人叹为观止。考古队在这里挖掘出4万年前的古人类和动物的骸骨、石器时代的各类骨器、陶罐和古老的岩画,还有中国唐、宋、明各朝代的陶瓷、古币及古船。出土文物的横跨年代告诉人们:尼亚洞曾是世界上罕见的孕育了史前人类文明和持续介入人类发展进程最为久远的热带喀斯特。

穆鲁山国家公园拥有非常广大的地下岩洞系列,由30多个石灰岩洞所组成

穆鲁山国家公园拥有非常广大的地下岩洞系列,由30多个石灰岩洞所组成

世界上最大洞穴大厅:沙捞越厅,该厅长约600米,最宽处约415米,高约10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在1981年1月被3个有丰富洞穴探险经验的三位英国人发现,当时三人进入穆鲁国家公园少有人迹的深林区进行探索,当他们在测量该区域新发现的洞穴时,意外的闯入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洞穴,这个洞穴巨大的程度让他们觉得仿佛进入了一个永无止境的空间。如此巨大的沙捞越厅相当于十几个足球场大小,可以容纳下数10架波音747巨型客机。

全球最美:鹿洞,《中国国家地理》曾在2009年时评选过全球十大最美洞穴,穆鲁山国家公园里的鹿洞就位列其中。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洞穴,长逾2公里,洞中套洞,贯穿了整座山,平均宽度是150米;高介于150米至300米之间,可容纳5间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可停放40架波音747飞机。此穴曾经为大量鹿群聚集之地而被命名,现在是数以百万计的蝙蝠居住地。鹿洞少有奇石,虽不甚精致,却有巨洞的气势。另外洞内还有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侧像,不得不佩服造物者的神来之笔。鹿洞里有200多万只蝙蝠,成千上万的蝙蝠会在傍晚时分外出觅食,从石洞成群飞出,在天空中形成一条宛如黑色银河的壮丽景象,成就了穆鲁山奇观——蝙蝠出巡。灰蓝色的天空中一条游动着的、不断变换着弧形的“粗线条”在向前移动。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没过几分钟,又一队蝙蝠冲出来,向候鸟一样排着队,振翅疾飞,变换着曲线,渐渐远去。这在西方神怪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出现在眼前时,总让人有一种迷幻的感觉。

鹿洞里有200多万只蝙蝠,成千上万的蝙蝠会在傍晚时分外出觅食

鹿洞里有200多万只蝙蝠,成千上万的蝙蝠会在傍晚时分外出觅食

世界生物王国中的瑰宝

穆鲁山独特的地质和地貌环境使得这里也成为了动植物的天堂,因为地处热带且地形高峻,降雨量和气温随高度急剧变化形成了多变的气候类型,这也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土壤形态,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动植物环境,加上总长度超过350公里的地下洞穴,更是为各种生物,如蝙蝠、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和各类植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环境,穆鲁山便成为了多种生物的聚集地。据测算,在热带雨林中,每公顷土地面积上光树木的种类就超过480种。如此高的自然价值,吸引着全世界的科学家、旅游者、探险者和大自然爱好者,因此穆鲁山国家公园不愧为世界生物王国中的瑰宝。无论想在洞穴探险、丛林漫步、雨林树冠天桥漫步、攀岩、漂流、游船以及参与野生动植物徒步考察等,穆鲁山国家公园会带来奇幻的旅程。

责任编辑:田何馨,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